为调解方式做“加法” 为矛盾纠纷做“减法”
“为调解方式做‘加法’,为矛盾纠纷做‘减法’,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提升平安亳州建设质量和成色,确保了全市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平安亳州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群众安全感实现‘六连升’,再创历史新高。”安徽亳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中汉向记者如是说。
诉前调解挺在前面
今年以来,亳州市所有法院共委派调解案件19258件,调解成功11161件,诉前委派调解率居全省第一,诉前委派调解数居全省第二。以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法院为例,2020年1月1日至10月23日,该院新收诉前委派调解案件4825件,占一审立案数量43.80%。调解结案5869件,其中诉前委派调解成功2506件,诉中委托调解成功1056件,调解成功率60.69%。经诉前委派调解,该院对当事人达成的人民调解协议,予以司法确认1574件,极大减轻了当事人的维权成本,并节约了司法资源。
事实上,全市政法系统正在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县”为目标,努力做到“双提升”。多方合作、多元化解,筑牢社会治理的“安全网”,并且不断完善诉调对接机制,从退休法官、法律工作者中选聘调解员,分派到法庭驻庭调解。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有利于将矛盾消解于雏形,避免其上升激化,促进人民生活和谐。
市场里设调解员工作室
安徽亳州是闻名遐迩的中华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产业发展基础。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康美(亳州)中药城有1万多户药商,日上市中药材2600余种,日人流量4-5万人,年交易额超400亿元人民币。
谯城区法院以为广大中药材商户司法服务、维护市场交易平稳健康发展、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及诉源治理为目标,在多方协调下,通过深入调研,于2020年4月成立了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法院驻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调解员工作室,由2名专业调解员、1名法官、10名退休法官轮流值班。
工作室为广大药商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与普法宣传,引导药商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纠纷,保障疫情后复工复产稳定有序进行。工作室成立以来,已接待群众咨询228人次,调解成功45件,当场履行5件,赢得广大药商的好评。
推动诉前调解工作向基层延伸
2016年12月,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启用了自主研发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网络平台,与法院信息管理系统对接。法院将案件推送给特邀调解员后,网络平台会自动向特邀调解员发送一条短信提示,特邀调解员凭密码登录平台,即可获取案件的基本情况,实现矛盾纠纷网上流转,解纷资源汇聚网上,诉调对接工作网上运行,为当事人提供在线咨询、调解、司法确认等一站式解纷服务。
为切实推进诉源治理,完善多元解纷工作机制,自2018年10月开始,亳州中院大力推行“八个一”工程,即基层法院、人民法庭必须要有“一个固定办公场所、一套完备办公设施、一本调解人员名册、一套完整工作制度、一个网络推送平台、一个相对固定团队、一套工作保障机制、一项工作报告制度”,推动诉前调解工作向基层法院、向人民法庭、向矛盾纠纷发生地扎实开展,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
亳州中院坚持线上线下矛盾调解相结合,集成一站解纷功能。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抓牢“一微一网一平台”(中国移动微法院、诉讼服务网、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推广应用,实现案件“网上立”、矛盾“在线调”、事项“云端办”。同时,搭建婚姻家庭、劳动争议、医疗纠纷等专业调解室,设立律师、公证、仲裁等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菜单式”选择。此外,依托园区法官工作室,组建“服务企业志愿队”,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纠纷调解服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普法宣传、巡回审判、上门调解,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据了解,1-9月份,全市法院共司法确认5306件,速裁案件11605件,司法确认数及占比全省第一。
下一步,亳州中院将不断推深做实委派调解,积极整合融入基层治理,推动多元纠纷由法院主导型向社会共治型转变,打造“一站式”建设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