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池州打造立体服务平台
多种治理方式结合
本报讯(记者王琪钧 □吴灿东 唐静) 近年来,安徽池州市坚持党委领导、各方联动,坚持法治引领、依法化解,坚持以人为本、高效便民,坚持三调联动、综合施策,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创建化解矛盾纠纷的“温暖”系列品牌,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池州版,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提升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实践中,池州市创建了“温暖”系列品牌,不断推进其发展与推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该系列品牌在池州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池州市委政法委书记刘礼生介绍:“池州市坚持创建化解矛盾纠纷的‘温暖’系列品牌,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池州版。工作目标是丰富和规范全市法院‘温暖家事’,检察机关‘温暖控申’,公安机关‘温暖联调’和司法行政机关‘温暖调解’,创造性地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治的温度。”
成立党建队伍
冲在救助前线
沿着山路盘曲而上,记者来到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安徽省公安机关基层正规化建设优秀单位”“安徽省十佳所队”等荣誉称号的九华镇派出所。
“九华镇派出所的工作原则是管得住自己、护得了平安、帮得了群众。”已经在这里任职27年的满明林所长如是说。九华镇派出所结合景区实际,创建了“党员救助先锋队”。党建品牌秉持“第一时间出发、第一时间到达、第一时间救助”的宗旨,以快速、及时、专业的救助行动,大大提高了九华山景区的救援救助水平,提升了游客的安全感与满意度。
“今年10月11日,接到了报警电话,游客说迷路了,我们开展了一次救援行动。”据了解,当天17时许,九华镇派出所接到游客报警电话,称其在天台景区前往花台景区的过程中迷了路,心里非常害怕。
在回忆这次行动时,一位参加救援的民警说:“当时天快晚了,迷路的地方非常偏僻,完全脱离了主道路,夜里不确定因素太多,一刻也不能耽搁,必须立即展开搜救。”经过3个多小时的山间搜索,民警成功救出了3名澳门女同胞。“当时找到她们的时候,三人正蜷缩在一个废弃的山间小路上,其中一人膝盖还受了伤,最后我们轮流背着把她们送回了住处。”事后一位当事人激动地对救助民警说:“看到你们的手电筒照过来就觉得有救了,山里又黑,四处都没有人,刚才实在是太害怕了。真的非常感谢。”
救助先锋队自2017年成立以来,已开展大小救助行动300余次,受到了游客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因地制宜
建立涉旅纠纷快处机制
每年,近1000万人次来九华山风景区旅游观光,九华镇派出所会接到一些涉及游客的纠纷事件。相对于常住人口而言,游客在九华山逗留时间短,对矛盾纠纷调解处理效率要求高。对此派出所制定了特殊的矛盾快处机制,争取做到不浪费游客时间、不耽误游客行程,简化调解流程,注重取证,公正公开,将矛盾就地化解,以最快时间解决涉旅纠纷。
“去年冬天,新冠肺炎疫情还没发生之前,景区游客还很多,我们九华镇派出所辖区内发生了一次旅客纠纷。”这起纠纷的当事人都是游客,由于拥挤,后面游客手上的香将前面游客的衣服烫破了,于是发生争执,被烫坏衣服的游客坚持索要3000元赔偿金,两人僵持不下。警方赶到现场,双方因赔偿数额无法达成一致仍在争吵。警方了解情况后进行调解,最终赔偿金定在500元,双方和解,这起涉旅纠纷的化解只用了20分钟。涉旅纠纷快处机制精简了流程,尽量为游客节省时间,以免耽误行程。
九华镇派出所始终坚持“管得了自己,护得了平安,帮得了别人”的原则,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该所党支部牢固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定期开展专题学习讨论,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并且推进从严治警,严格管理;为了更好地管理辖区,九华镇派出所组建了“莲花义警”队伍,用3个月时间达到了“一户一档”工作成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护平安、帮群众。
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基层公安工作开辟了新路径、树立了新标杆、打造了新样板。下一步,九华镇派出所将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砥砺前行,守护一方平安、保护一方群众、服务一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