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部法援实践中“强筋壮骨”
99名大学生志愿者为困难群众送上法治温暖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努力协助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认真解答群众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开展普法宣传……1年时间里,山西姑娘杨恬静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帮助当地困难群众解决了大量法律问题。
大学毕业后,杨恬静主动申请加入到2019年度西部基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中,在平罗县司法局的安排下从事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工作。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工作让杨恬静在业务能力得到锻炼提升的同时,也亲身体会到了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价值和帮助人的成就感。不久前,她又续签了合同,要在当地再服务1年时间。
“过去1年时间里,我见到了讨要工资不得的农民工、工伤事故中伤情严重的劳动者,亲眼见证了法律援助帮助这些困难群众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群众满意、质朴的笑容让我百看不厌,我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再续1年服务期限时,杨恬静如是说。
据了解,2019年度西部基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在中西部11个省(自治区)招募了包括杨恬静在内的99名应届法律专业大学生志愿者。这些大学生志愿者立足自身法学专业的优势,协助当地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为大量困难群众送上了法治温暖。
罗蒙2019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加入西部基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后,被派往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
罗蒙坦言,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感觉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在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她掌握了大量法律援助的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并通过努力学习锻炼,使自己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法律援助志愿者,如今相关业务已经信手拈来。
通过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罗蒙收获颇多,现在的她希望自己的所学可以如滴水汇入大海,为国家法治大厦的建设添砖加瓦。她说日后若有机会,她还想当一名志愿者,秉承公平与正义,坚定不移地在法治建设道路上走下去。
王建荣是一名来自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的少数民族毕业生。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她参加了西部基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在攀枝花市西区法律援助中心从事为期1年的志愿服务。
1年时间里,王建荣接待了上千人次的法律咨询,在窗口受理了380件法律援助案件,及时指派给律师办理,为受援人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
“今年以来,西区法律援助中心已受理28件农民工案件,为他们挽回35万元经济损失。”王建荣真切感受到了法律援助的价值所在。
每一个参加西部基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的大学生志愿者都经历了丰富的实践锻炼,提高了业务能力,也更增强了对法律援助事业的理解与热爱。
未来,大学生志愿者中的多数人都将走上法律工作岗位,有的将直接从事法律援助工作。这一段难忘的经历,无疑将会成为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激励他们在法治建设的康庄大道上继续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