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各地“双百”活动因地制宜重实效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今年以来,浙江各地以多种形式开展“双百”活动,各地因地制宜,讲求实效,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今年8月6日,浙江省法学会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等6部门下发通知,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活动制定了宣讲重点主题,要求创新形式,增强实效,并下达了具体任务。
宣传、解读民法典成为浙江各地“双百”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统一部署,浙江11个地市迅速行动,借助“双百”法治宣讲平台,分别邀请浙江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民法专业研究学者为市委理论中心组、全市政法系统领导干部解读民法典。
绍兴诸暨市法学会认真制订了“双百”宣讲计划,迄今已开展知名法学家专题法治宣讲3场,其中9月11日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民法典起草组专家王利明教授宣讲民法典。
在湖州市德清县,已举办两场中心组“双百”专场宣讲民法典,全县13个镇(街道)党委理论中心组均召开(扩大)学习会进行学习。该县多位优秀的女律师为广大妇女群众解读民法典,并结合案例以案释法。全县近80所学校主动邀请律师对学校老师开展民法典等法治宣传活动。德清县法学会负责人表示,今年将举办“双百”活动报告会200余场,直接听众预计超过两万余人次。
一些地方还将民法典和社会治理相结合,借“双百”活动助推基层社会治理。9月16日,绍兴市上虞区法学会举办浙江省“双百”活动上虞专场,活动同时还举办了乡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论坛,专家学者作主题宣讲。上虞区法学会与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推动落实乡贤参与基层治理课题研究、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法学阵地共建等“六个一”合作机制。全面启动乡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课题研究,为乡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学术能量、提供理论指引,助推区域治理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