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安溪攻坚重点项目磨砺干部担当

战场选将 赶超制胜


  经进驻工作组全体党员干部一个半月夜以继日、连续奋战,福建安溪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的征地移民补偿安置工作按时间节点快速推进。“把大白濑项目建设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作为检验干部成色的‘试金石’!”安溪日前举办项目征地移民补偿安置百日攻坚誓师行动,该县县委书记高向荣发出冲锋号令,全县上下进入战时状态,奋力攻坚项目开建“最后一百米”。


  是使命也是担当

  “‘白加黑’‘5+2’是工作常态。”现场工作组成员、福田乡干部陈明山说,自进驻库区剑斗村3组以来,白天入户测量房屋、宣传讲解政策,傍晚接待签约群众,深夜忙碌于整理内业资料。

  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安溪县成建制选派18名处级干部、动用18个乡镇560名业务骨干和36名村干部,构建一支“1+1+11+2”的组团军,即:1名处级干部担任责任领导,1名乡镇主官任组长,11名乡镇干部任组员,2名驻地村干部。“以全脱产、成建制、兵团式作战,限时三个月攻下堡垒。”安溪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黄炯镇说道。

  在征地移民安置现场,18支“劲旅”征战在库区分割出来的条块网格中,采取“挂图作战、责任包干”形式,坚持“日汇报、周通报”办法,即时会商研判、及时总结战果,倒逼形成“你追我赶、能快则快”的工作态势。

  “大白濑建在家门口,感觉多出了一份使命感!”工作组成员安溪县委编办主任郑紫文、湖上乡干部郑银泉、剑斗镇后井村干部吴百福等作为库区移民对象,不仅在拆迁补偿安置启动之际带头签约,还发动邻里乡亲形成“一人连一线、一线带一片”效应。

  据悉,有着泉州版“三峡水库”之称的白濑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部署加快推进建设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福建省“十三五”期间投资最大、库容最大、大坝最高的水利工程。工程建设征地涉及安溪、永春两县,其中安溪用地涉及4个乡镇19个行政村和1个集镇,征地面积31823亩,涉及搬迁安置人口41041人。

  “可以说大白濑承载着几代安溪人的梦想。”安溪县移民安置办常务副主任叶海强介绍,从1946年全国水利发电工程总处编制《晋江白濑水利工程初步报告》,到1956年纳入省级编制计划,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论证阶段;再从2011年启动申报,到2018年国家发改委批复,项目历时70多载。

  施工中的大白濑总工期为54个月,预计总投资140亿元,建成后将是仅次于山美水库的泉州第二大“水缸”,在解决泉州中长期水资源供需紧缺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好大白濑,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扛起的使命担当。”安溪县县长吴毓舟表示。


  是会战也是会考

  吴毓舟谈道:“此次征迁移民补偿安置大军的主力,按老中青梯次搭配,既做好工作又锻炼干部。”进驻干部当中有“两上”甚至“三赴”大白濑的“老兵”,也有新提拔进入乡镇班子的“80后”“90后”干部,通过“老手带新手”,确保这场“百日大会战”全面告捷。

  西坪镇现场组副组长陈世荣一到库区工作现场,就给组员、镇里的年轻干部立下政策理解、带头示范、宣传发动“三个到位”的“组规”,一下子拉开工作局面。

  “我熟悉,我继续上。”长卿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陈海伟,虽是刚被提拔为副科级的干部,但已是继实物调查、移民意向调查之后第三次来到大白濑项目一线。

  而“90后”选调生、蓬莱镇干部陈志坤,2016年参加工作以来,写过材料、驻过村居,但还没在重点项目锻炼过,这次他主动申请前来。虽然磨出茧子、晒脱皮肤、喊破嗓子,但依旧干得不亦乐乎。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安溪县委历来坚持“重基层、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会战也是会考,看看哪些干部更‘经摔耐磨’,为明年换届乃至今后发展储备优秀干部、硬核干部。”安溪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友爱分析说。

  为及时发现、跟进培养,安溪县委组织部“量身定制”,出台关于在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工作中开展干部专项考核办法,派出四个专项考核组,实时一线跟踪考察。

  用好“一线考察、专项考核”办法,是该县选育管用干部“屡试不爽”的法宝,同时全周期配套打出激励新担当新作为、容错纠错、召回管理等系列奖优鞭懒罚劣“组合拳”,激发干部内生动力,为安溪从全国百强到挺进五十强提供厚实支撑。

  “有为才有位,有位当有为。”高向荣表示,安溪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跑出项目攻坚“加速度”,也拼出“白濑速度”“安溪速度”,大白濑水利枢纽未来可期,茶乡赶超发展,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