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区法院实施人民法庭“五个一”工程

  本报讯(记者王涵) 9月15日,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法院召开“‘移动天平’牵手‘乡村法官’,诉源治理进桃园”新闻通报会。

  人民法庭作为基层法院的派出机构,深植基层,离百姓最近,与群众最亲,承载着司法为民的重要使命。平谷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独特优势,大力实施人民法庭“五个一”工程,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移动天平”的作用,要求各人民法庭每年必须走访一次辖区乡镇组织、与一个基层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针对区域治理撰写一篇调研报告、进行一次大型普法宣传、每名法官开展一次以上巡回审判。一年多来,在人民法庭“五个一”工程引领下,平谷区法院各法庭走访了辖区全部乡镇,与45个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针对辖区治理问题撰写5万余字调研报告,发出18篇司法建议,开展80余次普法宣传,法官人均开展5次巡回审判,有效助力辖区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切实把人民法庭打造成公正司法的窗口、基层治理的纽带、法官培养的基地和司法为民的亮丽名片,得到了乡镇、村“两委”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平谷法院各法庭注重结合辖区特色开展诉源治理工作,将矛盾化解在诉前、化解在当地。大华山法庭位于平谷大桃主产区,该庭打造“桃源法庭”,做果农身边的“法治智囊”,每年平均下乡到田间地头普法、调解、开庭70余次,引导桃农诚信经营。尤其是大桃集中上市期间,法庭干警及时送上法律服务,提示桃农线上交易、大宗批发风险,与村委会、镇政府现场直接开展调解17次,为促进果品经济更好发展提供司法助力。金海湖法庭地处北京最东部,辖区有石林峡、金海湖等多个景点,旅游资源丰富,法庭干警依托“旅游假日法庭”,将旅游合同纠纷化解在诉讼前端,实现旅游合同纠纷“零诉讼”;围绕“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筹备,参与法律研讨10余次,为大会主场馆及附属设施建设避免法律风险积极建言献策。峪口法庭主动服务农业科技创新小镇建设,打造“绿色农业法庭”,选派专业化法官对接乡镇、村,与20余名基层干部协同化解涉农纠纷79件,成功化解率高达86.44%,为270余名基层调解人员提供法治培训,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法律咨询159次。东高村法庭形成“触角延伸、移动天平”诉源治理品牌,助力辖区和谐无讼乡村建设,选派“法治村长”提前介入、定点调解,将27%的土地承包合同、宅基地争议、污水处理纠纷等案件就地化解在基层乡镇。王辛庄法庭地处城乡接合部,法庭创建“E家亲法律咨询平台”,充分发挥辖区内职能部门联动作用,加大释法说理力度,发挥类案法律适用统一导向作用,做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极大降低类型化案件发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