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增浩书画艺术之我见
杜增浩,又名浩然,字逸风,人称南阳米杜。生于1957年,南阳新野人,现居北京。原中华清风书画协会常务副主席,现任中艺清风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客座教授,我国著名书法教育大家欧阳中石先生的学生,当代实力派书画家。
我和书友杜增浩,同受教于欧阳中石先生,一个从南阳盆地走出来的艺术家能写善画,又好诗文,在北京追寻着自幼的艺术梦想,在艺术创作的苦海中付出、享受、坚守、得大自在,他的书画作品开拓出一个丰富多元的历史与现实的文化空间。
书法对于杜增浩来说,那种执着已经无以复加。我有幸目睹欣赏他书写毛泽东《沁园春·雪》作品的全过程,有一次我去拜访杜兄,进入工作室,他正在如痴如醉地挥毫泼墨,对于我的到来竟毫无觉察。他笔走龙蛇,时有疾如风雷,又有高山坠石;时有余音袅袅,又有戛然而止,集天地阴阳变化之大观,得修身养性之妙境,仿佛感受到艺术家不是在写书法,而是与生俱来风雅神骨的浩然奔放,真所谓大饱眼福,令人陶醉。我大声贺道:又一大作告成,佩服佩服!他掷笔相视一笑。
杜增浩的书法从碑帖中来,往自然和个性中去,遍临先贤法书,博采众家之长,涉猎真草隶篆,尤爱颜鲁公、米襄阳的行草书。近几年来对米芾的行书进行了深入研究,厚积薄发,已具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以及新时代的审美特征。作品在全国多次荣获大奖,其作品被个人、碑林及博物馆收藏。
从杜增浩近期的一些书法作品可以看出,他仍在继续探索着引书入画的写意表达,他没有拘泥于对客观自然的直接描述,而是直接从书法引入画意,把文人书画的共性:文气、才气、灵气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书道得绘画之妙,开始他的自由想象与艺术构创。通过对山水自然的观察,试图让抽象的线条融入水墨淡彩之中,激发彼此的审美感应,呈现出传统理念和现代绘画创作观念的融合。他勤奋的写意,敏锐的感受,睿智的思考,使得笔下的山水花鸟令人感受到了以书入画艺术语言的真正魅力,臻入妙境!
2012年我和杜兄一起去首都师大拜见恩师中石先生,老师说:“增浩上世纪80年代初期跟我学写字,没留京实属可惜,你的传统底子厚,书法功力颇深,评审作业时你所临的《祭侄文稿》在全班学员中是最为优秀的。当时我曾说过,你坚持5年,将在省里有影响,坚持10年,在全国有影响,坚持到现在,你可了不起,必成方家!”我的老同学,他出道那么早,因家贫而不能滞留北京,现在退休又闯京师,这种对书画艺术的执着追求精神让我佩服,是真名士自风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