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研究
当前,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新闻信息传递已经成为新闻信息交流和传播的一大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媒体要保持自身的新闻影响力和传播力,就必须要迎合时下社会公众的需求,学习和掌握一些微信公众号新闻推送和编写的技能。新闻标题作为新闻的眼睛,标题的撰写直接影响着公众号新闻的阅读量和点击量,本文将主要围绕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的特点及要求进行分析和研究。
□崔勃
新媒体时代下,借助于各类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依托于互联网络,使人们能够自由且随时随地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新闻资讯的获取和浏览。这种主动且随意的阅读方式不仅改变了以往新闻制作和传播单向传递的模式,同时,大量的信息碎片也使得当前人们更加习惯进行碎片化阅读。试想,要在浩如烟海的新媒体信息中迅速地抓住社会公众的眼球,吸引公众进行点击阅读,其关键就在于新闻标题的撰写。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要受制于手机屏幕、微信公众号平台自定义信息栏和推送方式的影响,在新闻标题编写上呈现出较为独特的风格,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规范现象,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突出关键词
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新闻推送时,其标题拟定的一大特点就在于突出关键词。如果说传统报纸媒体或电视新闻媒体的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总结,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就可以说是关键词标题。通过设置关键词既能够对新闻内容进行分类和标记,同时也是出于互联网信息流的考量,能够优化新闻搜索,通过快速抓取关键词的方式来实现更为广泛的新闻推送。比如有些新闻媒体在公众号运营时,喜欢用“震惊”“突发”等的关键词来标记重大或者突发性社会事件以及热点新闻,有的会用“警惕”“干货”等关键词来标记和提示一些有关防诈骗、科普类等的新闻。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关键词标记的新闻标题撰写方法比较简洁和生动,但是仍然要注意将关键词和中长标题相结合,在关键词标记的基础上,对新闻内容进行概括,不要求与传统新闻标题一样高度凝练,但是要着重突出新闻内容的重点。比如在一则突发的重大交通事故新闻中,其标题关键词可以用“突发”,关键词后面还要突出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伤亡人数,具体表示为《突发:××下午×时×路发生一起撞击事故,×人死亡,×人受伤,事故原因正待调查》。通过这样的表述,再配合相应的图片,能够使标题重点突出新闻内容,符合碎片化阅读需求。
遣词造句网络用语频出
新媒体时代催生出了一大批的网络用语,这些网络流行词汇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网络用户的心理需求和使用习惯,因此将一部分网络用语用于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的拟定无可厚非,此举不但可以拉近同社会公众之间的距离,同时吸引用户来进行阅读。如《白俄罗斯,东欧地缘政治的“爆点”?》《武汉开party,西方有人酸了,有人醒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网络词汇和网络用语都适合写进微信公众号的新闻标题之中,尤其是一些具有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的传统新闻媒体机构,结果必须要凸显自身的新闻专业性优势,不可同一些自媒体公众号混为一谈,在新闻标题拟定的用语上必须要符合汉语的使用规范。就比如,有这样一些网络流行词“美Cry”“肿么办”“草泥马”等等,这些词语既不符合汉语使用标准规范,还存在用字错误的问题,很容易给青少年造成不良引导,因此微信公众号的标题要尽可能避免网络流行词的滥用。而且新华社发布的《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2016年7月修订)》明确,类似如“草泥马”等一批网络词列入新闻媒体和网站应当禁用的不文明用语。
“标题党”乱象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除了新闻媒体相互之间的竞争之外,新闻媒体还要同一些自媒体进行竞争。要想在众多的微信公众号中获得忠实用户和大批量的阅读者,不少新闻媒体使出浑身解数,其中就不乏一大批的“标题党”。在进行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编写的过程中,有的故意进行夸张和失实的表述,目的就是用猎奇、低俗而夸大的标题来吸引用户进行点击,但是实际的新闻内容却与标题极不相符。比如《震惊!新疆小伙看视频导致笑死,背后的秘密居然是这样的!》
近年来国务院新闻办和国家网信办等有关部门虽然严厉打击和批评“标题党”问题,但这一现象依然屡禁不止。要想尽可能地杜绝此类问题,除了严格规范传统新闻媒体外,还必须联合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新媒体运营平台,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对违反规定的新闻媒体以及自媒体给予严厉的惩处,还新闻标题以公正性和客观性,同时作为新闻媒体人,也应当坚守自身的职业底线,提高专业道德素养,共同塑造风清气正的微信公众号新闻传播环境。
新媒体时代下,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转载和发布的新闻标题有着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几乎全部是互联网时代的交流和表达方式所赋予的,我们要认清新媒体时代信息传递的两面性,在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的编写上少一些网络色彩,增加严谨性特征,保持传统新闻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权威性和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