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依法治县“最后一公里”

浙江安吉探索县级法学会“干什么”“怎么干”新路径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法学会在创建“一县一品”特色法学会过程中,着力解决县级法学会“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在3个乡镇街道、6个村社区试点打造“法学会工作站(室)”,打通依法治县“最后一公里”,初步形成安吉县法学会“余村经验”工作品牌。

安吉余村是“两山”理论发源地,该地坚持以“两山”理论为指导,形成了以“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为主要特点的新时代乡村治理经验,被称为“余村经验”。

“县法学会在创建‘一县一品’特色法学会工作中,紧紧围绕‘余村经验’这一地方特色塑造法学会品牌。”安吉县法学会负责人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安吉县法学会依托社会矛盾调解中心,吸收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及行政执法所力量,建设县乡村三级法学会工作平台,进一步把县级法学会工作触角向一线延伸。

今年初,安吉县法学会开始试点在县级社会矛盾调解中心设县法学会工作站,由县法学会负责重点开展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在乡镇街道社会矛盾调解中心设法学会工作站,由乡镇街道负责日常工作,并选派10名法学会会员驻站轮流值班。村、社区则依托社会综合治理服务中心成立法学会工作室,由村、社区负责日常工作,安排法学会专家开展每月至少一次的业务指导,集中解决百姓诉求。通过这种三级联创方式,初步建立起互联互通的法学会工作站体系。

安吉县法学会明确了法学会工作站参与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工作职责,整合辖区法学会会员、专职网格员、平安家园卫队等群访群治力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摸底工作,每天固定1至2名法学会会员负责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协助本级社会矛盾调解中心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与此同时,建立法学会工作站信访代办机制,法学会会员联合本地退二线干部等力量,组建“专业代办”团队。通过上门揽件、平台委托代理等形式,为群众提供委托代办、主动代办、指定代办等服务,实现“包整理、包反映、包反馈”一条龙服务,解决群众不会访、无序访等问题,打通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群众“最多跑一地、诉求我代办”。

安吉县法学会广大会员依托法学会工作站,面向群众开展法治宣传,深度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率和基层治理能力。今年以来,试点乡镇街道、村(社)依托法学会工作站已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99件,成功率达95.3%。同时,会员们在工作中注意将法治教育与调处化解相结合、信访代办与普法宣传相结合,通过在矛盾调处中宣传法律法规、在信访代办过程中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了群众崇法信法意识,今年以来,安吉县信访批次和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9.6%和13.6%。

此外,该县法学会会员还依托法学会工作站,积极开展“三服务”活动,提升服务社会发展水平。今年以来,县法学会组织会员开展“三服务”活动1150余人次,走访企业600余家,解决问题57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

“通过‘一县一品’的创建,县乡村三级法学会工作站联创联动,将法学会力量下沉到基层最一线,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了县级法学会的社会影响力。”安吉县法学会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