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1+N”探索法学会实战化建设

山东聊城市茌平区法学会

  本报讯(□张霞 通讯员冉德玉) 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法学会不断探索法学会实战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运行机制,以“3个1+N”为主要抓手,充分发挥法学会智库作用,为茌平区市域社会治理提供法治支撑,开创了法学会工作新局面。

  “3个1”具体是指“焠炼好一支队伍”“打造好一个平台”“解决好一个问题”;“N”是指“创建好N个基层工作站”。

  茌平区法学会党组以“加强党组织建设、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为主题,建立健全了议事规则和工作制度,制定了法学会党组请示报告制度,每年至少两次分别向区委、区委政法委报告工作。今年上半年,该区法学会重新梳理法学会会员队伍,完成法学会会员登记造册工作,目前,其共有团体会员5个,个人会员1000余人。

  以“建立会员活动场所、开设法学讲坛、创办法学文化沙龙”为抓手,积极为法学会会员搭建理论学习研究和法学学术交流平台,积极参与区内法治宣传、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等活动。目前,其已在茌平区综治中心三楼建立“法学会会员之家”,举办“法学讲坛”8次(其中外聘专家授课1次),举办“全区行政诉讼庭审观摩暨依法行政恳谈法学文化沙龙活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文化沙龙活动”等法学文化沙龙活动3期。

  以“找准症结、严格审定、达成共识”为工作主线,在组织法学文化沙龙、法学讲坛过程中,每期聚焦当前市域社会治理中的难点、痛点、热点、疑点问题,致力于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补齐一个短板、补强一个薄弱环节,推动工作由虚向实转变。活动中,该法学会严格审定活动主题、参加人员、活动流程,力求活动主题不跑偏、参与人员准确到位、活动流程具体可操作,从而让法学会会员在交流、探讨中围绕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达成思想、行动上的共识,从而更好地发挥参与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

  同时,为进一步深化全区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提高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能力,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茌平区法学会印发《关于成立乡镇(街道)法学会服务站的通知》,在全区14个乡镇(街道)成立了法学会服务站。

  在基层工作站创建工作中,茌平区法学会要求,各乡镇(街道)法学会服务站必须有独立的办公场所,有明确的组织形式及重点任务。独立办公场所,让该区法学会服务站实现了有场所、有牌子、有人员、有制度、有活动。明确组织形式,强调乡镇(街道)法学会服务站在乡镇(街道)党(工)委领导下,带领法学会会员、律师以及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工作人员和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退休政法干警、法律顾问、平安志愿者等开展具体工作。比如,围绕基层市域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提供法律服务、调解矛盾纠纷、开展法治宣传、组织法律培训、加强法学研究等工作。

  据了解,该区法学会服务站推行服务公开制。服务站工作人员、联系方式、服务事项、工作流程及承诺等“上墙”公示,并在社区、村庄公开办公电话、服务人员联系方式,方便群众咨询。同时,该区法学会还要求服务站建立接待群众情况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