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上的一人派出所

潘巧

 

受长江持续高水位影响,安徽省枞阳县最大的江心洲铁铜乡告急,俨然成为一座孤岛。在县政府的统一安排下,铁铜乡常居的2376人被紧急转移安置。留在大后方的,是近300名防汛人员。这其中,有一抹警察蓝,他叫陆民,是留守在铁铜乡的唯一一名民警,他要替灾民守着家。

 

留在后方的人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位于长江北岸,与桐城市、安庆市相邻,共有铁铜、凤仪、长沙三个江心洲。铁铜是其中最大的江心洲,与枞阳县城一江之隔,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

这个长江中心四面环水的小岛不仅有让当地居民称为小海南的景点铁铜金沙滩,而且物产丰饶、风景秀丽,是枞阳县城的菜篮子

711日,受长江持续高水位影响,长江铁铜段水位已经达到16.34米。按当地防洪规定,长江水位达到16米以后,江心洲所有圩内群众都要撤离。

712日,铁铜乡常居的2376人全部有序转移到安全区域并得到妥善安置,包括抢险队员、乡镇干部、水利工程师等在内的近300留守在了大后方,巡堤查险,守护家园。

枞阳县公安局铁铜派出所所长陆民,是铁铜乡留守的唯一一名民警。

724日,记者在渡口见到陆民时,他正从渡船上下来,与其他防汛人员一起劝阻等待在渡口想返家的村民。距铁铜乡居民全部撤离已近半个月,虽然渡口仍处于禁航状态,但每天总有一批村民等在这里。随着水位下降,撤离的居民担心家里的情况,迫切想回家看看。

陆民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说话时声音还有点哑。这是面对返家村民时不得不大声劝阻留下的后遗症由于要不停大声说话,喉咙已经嘶哑。

现在水退了,他们觉得安全了,一直想要回来。虽然水位在下降,但仍然在安全水位以上,没到可以回家的时候,劝阻返家群众、维护渡口秩序,保证防汛工作的正常开展,成为陆民的重要任务。

 

替群众守着家

 

陆民今年51岁,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已经扎根基层派出所31年。由于枞阳县公安局警力资源有限,经过整合,2017年,陆民调至枞阳县公安局铁铜派出所,成为这个只有一个人的派出所的所长。

铁铜乡共有1.2万户籍人口,常住人口2300余人,他不仅要负责铁铜乡12.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治安秩序维护、重点人口管理、治安调解以及案件协办,有时还要配合枞阳县公安局枞阳派出所民警进行户口整顿、DNA采集,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这次并不是陆民第一次参加抗洪防汛工作,枞阳县近20年来多次抗洪防汛工作中,都有陆民的身影。在陆民的记忆里,1998年参加凤仪江心洲抗洪防汛时的条件最艰苦,没水没电,和防汛人员一起驻守了58天。

今年,他又与近300名防汛人员主动留在了最危险的地方。724日,记者见到陆民时,已经是他在岛上驻守的第11天。

岛上的群众撤离了,但他们的家还在,陆民是他们财产的守护者。他每天要与乡村干部一道,穿着救生衣,到圩内巡逻,检查门户,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为撤离的群众看家护院。

 

同样的话,更相信我说的

 

79日,根据枞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要求,铁铜乡开始第一批人员转移,这批转移群众主要是老弱病残幼。其中还有四名特殊人员,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为了避免特殊人员影响安置点秩序,同时让他们得到更好的照顾,陆民在枞阳派出所和特警大队的配合下,成功将四人送到专业医院。从医院返回后,陆民又配合乡村转移老弱病残幼,当日成功转移197人。

部分群众有抵触心理,他们觉得家里很安全。由于这种抵触情绪,动员群众转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712日凌晨1时左右,铁铜乡10余名群众围在一起不愿意转移,他们认为是小题大做,多少年都过来了,大半夜转移就是折腾人。村干部没办法,找陆民一起劝解不愿转移安置的群众。

陆民到现场后,把问题的严重性说给他们听。水位很高了,转移不是想当然的,是县里经过科学预判的,要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首先第一条先保人,生命第一。在陆民的反复劝说下,这10余名群众终于同意转移至安全点。

他们也不是不相信村干部说的话,(可能是)我们穿着警服,去之后老百姓就觉得事情真的很紧急了。陆民说,因为这身警服,老百姓对他们更加信任,同样的话,他们可能会更相信我说的。陆民强调,这是对警察职业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