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高院发布首份法官权益保障工作白皮书
本报讯(记者侯劲松 通讯员高远) 为全面推进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职,在第四个“上海法院法官权益保障日”来临之际,7月21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首份《上海法院法官权益保障工作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作为全国首批司法改革试点单位,上海高院一直把法官权益保障工作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早在2013年9月就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法官权益保障领导机构——“维护司法公正、依法保障干警合法权益委员会”,并逐步建立起以制度化、标准化、透明化为特点的“1.0法官权益保障体系”。2016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决策部署,上海高院将上述委员会更名为“上海高院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并以此为契机,在原有基础上全线推进以联动、融合为特点的“2.0法官权益保障体系”。
5年来,上海法院先后制定出台《关于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意见》《法官权益受侵事件处置流程指南》等10余项制度文件;与市公安局共同制定《关于保障法院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正当履职惩治严重扰乱司法秩序行为的若干意见》,明确对侵害法官依法履职行为快速出警、依法打击;与市律协共同签订全国首份律师支持法官依法履职倡议书,提出律师应当引导当事人充分尊重司法权威,逐步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法官权益保障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上海法院注重惩防并举,2017年以来,共受理处置各类侵害法官权益案件280余起。上海高院还研究制定专门指导意见,指引全市法院安防设施建设向实用性强、科技含量足、信息化程度高的方向推进,预防可能发生的侵害法官权益事件。
近年来,网络不实发帖侵害法官名誉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上海法院及时完善澄清正名机制,对法官因依法履职遭受不实举报、诬告的,及时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维护法官职业尊荣感。其中,上海黄浦法院制定《关于互联网上干警权益维权办法(试行)》,为互联网上法官权益维护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上海松江法院研究建立法官名誉保障机制,通过相关媒体平台对不实举报以各种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澄清,消除影响,恢复法官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