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建房责任难算清?北京密云法院引入“三专”来帮忙
本报讯(记者徐秋颖)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农村居民翻建、新建房屋改善居住条件的情形逐渐增多。因农村建筑市场不甚规范,建房过程中由于工程款结算、房屋质量等问题引发的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数量持续增长。
如何减少和预防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及时有效地化解此类纠纷,促进农村建房市场良性运转,保证建房施工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引入“三专”——专业背景的调解人员、专业型人民陪审员、专业咨询人员来参与案件审理。
“自2018年起,北京密云地区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呈起飞式增长,2018年全年收案124件,与2015年至2017年三年收案总数持平,2019年收案161件,超2015年至2017年三年收案总数。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影响,上半年收案数量65件。”7月9日,密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金在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上介绍。
然而,从法院受理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来看,此类纠纷在主体、房屋建设、合同形式等方面均不同于普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
李金表示,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存在合同不规范,导致事实认定及责任划分困难;施工方多缺少相应资质,常因质量问题产生纠纷;鉴定耗时长、难度大,造成案件审理周期延长;争议双方对抗情绪强烈,调解难度较大,多以判决方式结案等特点。
在此背景下,密云法院首先搭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平台,引入具有专业背景的调解人员,配合法官团队,相互“借力”,形成“合力”,为当事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司法服务和解纷方案,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将纠纷化解在源头。
其次,密云法院积极探索专业型人民陪审员制度。“针对此类专业性较强的案件,我院在合议庭成员组成上,多抽选建筑经验丰富或具有建筑从业经历的人民陪审员与法官依法组成合议庭,专业型人民陪审员可以在开庭前就案件中的专业问题为法官答疑解惑,审理过程中协助法官进行事实调查、现场勘查、开展调解,并在合议时提供专业性的意见等,为高质量地处理该类纠纷,提升司法公信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李金解释。
“对于因房屋质量问题产生的纠纷,房屋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及修复费用问题通常需要启动三个鉴定程序才能确定,鉴定费用甚至达到诉讼标的额或者超过诉讼标的额本身,调解中鉴定费用的分担很难在双方当事人之间达成一致。”李金介绍说。
对此,密云法院引入专业咨询,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
他表示,如确需启动鉴定程序,也尽量引导当事人选择成本较低的处理方案,如对于一些不影响安全使用的一般瑕疵问题,或已完成质量鉴定,未启动维修方案及维修造价鉴定的案件,在鉴定不能或鉴定费用过高的情况下,通过咨询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及建筑从业人员等方式确定裁判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