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解纠纷于萌芽 调解矛盾于“末梢”
山东省平度市法学会会员参与化解社会矛盾工作见实效
本报讯(记者孙英哲 □张霞 通讯员 冯超) “有矛盾纠纷?去调解室……”自从有了“修卫东调解工作室”,山东青岛平度市旧店镇及周边的村民遇到矛盾纠纷问题都主动通过调解工作室寻求帮助。这一幕,也是平度市法学会广泛引导会员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缩影。
近年来,平度市法学会主动发挥自身优势,以服务地方工作大局为切入点,以积极参与社会矛盾化解、护航经济发展为抓手,力求做到矛盾不上交,让纠纷化解于萌芽,让矛盾化解在基层。
延展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群众的事无小事,看似一件平常的邻里纠纷,不重视极易拖成大矛盾。平度市法学会对此精准施策,积极在全市推广“会员参与化解社会矛盾”试点工作,以点带面,带动全体法学会会员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该市法学会充分发挥会员职业优势,把基层一部分有影响、有经验、有热心的矛盾纠纷调解能手组织起来,成立了以个人名字等命名的调解室,通过说事评理、普法宣教,疏导、缓解当事人极端情绪,与平度市委政法委的“周二有约”值班律师、社区法律顾问等配合联动,将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基层特别是农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有点小矛盾、小摩擦很平常,但有的人性格倔强、认死理,一不小心就要把小矛盾变成大纠纷。而矛盾纠纷一旦进入司法环节,往往面临较高的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平度市法学会会员、旧店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修卫东调解工作室”负责人修卫东说,调解工作是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关口”,把好这道关,很多矛盾纠纷会被消灭在萌芽中。
“修卫东调解工作室”的知名度在平度市旧店镇非常高。在这里,小到邻里口角、家庭矛盾,大到土地承包问题、经济合同纠纷,只要群众有诉求,修卫东都会热情接待并详细问明事由,通过法理相融的耐心劝解,尽快帮助当事人双方消除矛盾隔阂。他把每一项调解服务工作都干到了群众心里,群众也把他当成了“贴心人”。每遇棘手案件,调解室会特邀律师、公安干警等法律工作者,组成专业化攻坚团队,逐一研究分析,通过深入走访排查,找准问题症结,从问题源头研究化解举措,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期。
作为平度市法学会会员参与化解社会矛盾工作示范点,该调解工作室于2019年12月成立,建立了严格完善的人民调解和诉前调解制度及流程,现有专职调解员3名、后援律师团队12名、书记员1名。工作室成立几个月来,先后调解案件67起,调解成功27起,提供法律咨询38次,有效延展了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护航经济发展义不容辞
经济社会发展没有“旁观者”。平度市法学会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组织法学会会员中公安、司法、律所等单位的法律工作者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化解日常经营中遇到的矛盾纠纷、法律问题,护航地方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2019年底,在修卫东及其工作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他们成功调解一起矿机合同纠纷案,为申请方烟台某矿业机械有限公司追回设备款354476元,节省诉讼成本近10万元。据悉,经前期梳理,此案涉及金额大、欠款时间长、证据不够完整,调解难度极大,如果走诉讼程序,除了花费巨额的诉讼费用外,还将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充分征求双方意见之后,修卫东协助当地司法部门对此案先后两次进行调解,双方最终握手言和,一起耗时15年的纠纷终于画上了圆满句号。
帮助企业化解矛盾纠纷,既为双方节省了诉讼成本,也为企业解决了发展中的“烦心事”,让地方的法治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法学会护航经济发展的作用得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