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毒品成为他人生的梦魇

“一次意外的邂逅,让我结识了你。面对你洁白而单纯的外表,让我迸发了一见钟情的涟漪。蜜月期的愉悦,抛开了心灵深处残留的警惕。我天真的认为,找到了生命的真谛。”这一段诗句,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美好的遐想。然而,这却是云南省建水监狱一名有吸毒史的服刑人员在讲述他与毒品相识之初的“曼妙之约”,而这场“邂逅”却注定成为他人生的梦魇。

在刚刚过去的第33个世界禁毒日,云南省建水监狱部分涉毒犯罪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用自身的惨痛教训向全社会发出警示。

虚荣作祟 家庭破裂

服刑人员周某因犯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此前,摸爬滚打多年但生活毫无起色的周某,总是幻想着一夜暴富。妻子的美丽善良,女儿的活泼可爱,三口之家的简单幸福生活,都没有让陷入金钱陷阱的他满足。最终他选择了一条“捷径”,但留给他的却是遥遥无期的高墙生活。

在自述里,周某写道:“一个白发苍苍、佝偻的身影闪现在我的脑海。妈妈,儿子对不起您!还没有让您享过一天的福。老婆,忘了我吧!我背弃了对你的诺言,毁了你的青春。我最宝贝的女儿啊!爸爸不能再护你教你了,把你带到世上,却是带给你一个痛苦而缺失的人生,我不配做你的爸爸。”

无知选择 悔恨当初

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的服刑人员李某,用以贩养吸的方式来填充着自己无休止的欲望。他最初吸食毒品的原因,竟是相信了朋友所说的这种神奇“解酒药”的功效。本应荣耀的人生最终跌进深渊,只因当初无知的选择。“心里觉得特别的羞耻,为了几口有毒的烟,忘了祖国的教育培养,忘了人品道德。吸毒和贩毒让我承受了15年的刑期。15年不能陪伴父母、孝顺老人。母亲经常写信告诉我身体不好,还做了两次手术,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老婆因为不能接受我贩毒的现实与我离婚。女儿1岁多时我被拘捕,两岁时见到我,根本不认识我这个父亲。当时我心里特别痛苦,一次错误让我失去了一切。”

寻求刺激 病魔缠身

早早步入社会打拼的赵某,凭自己的能力有了一番事业。前程美好的他,却迷失在灯红酒绿的夜里,音响的震撼和酒精的刺激已经不能满足他对快感的追求。在朋友的再三邀请下,毒品给赵某勾画出一个虚幻世界,在那个世界中,他那颗追求刺激的心得到了莫大的满足。

最终,赵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入监时还查出感染了HIV病毒。赵某在忏悔笔记中提到:“当听到这个难以接受的噩耗时,我一下就蒙了,大脑天旋地转成了一片空白。回过神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这是一个现实,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心里突然涌现出一种撕心裂肺的痛苦。”

赵某说:“原以为入监服刑和患上疾病是自己人生最大的痛苦,然而当父母与我隔窗而见的那一天,灰白的头发、苍老的容颜和那佝偻的身影让我读懂了,痛苦的不只是自己,更是关爱自己的亲人。面对亲人期盼的目光和关爱的眼神,我真正感觉到了无地自容。”

决裂毒品 重获新生

精神世界的空虚,让欲望钻了空子,毒品也随之乘虚而入。对这类吸毒服刑人员进行改造,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帮助服刑人员重建起一个牢固的精神世界,实现从根本上的改造。

在打造“书香监狱”的理念下,云南省建水监狱以书画兴趣小组的形式来丰富服刑人员的改造生活,用“学书先学人”的道理来教育服刑人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近十年的书法学习,让服刑人员赵某感受颇深。现在,他已创作书法作品百余幅。这些作品在《黄丝带》《春雨》等刊物多次刊登,经常在监区“文化长廊”展示。

“在过去吸毒的那段灰暗时光里,让我做人没有了尊严,让我近乎失去了亲人和朋友,让我失去了曾经的梦想,更让我如同‘老鼠过街’。如今经过10多年的服刑改造,监狱开展的一系列爱国主义、文化教育活动及警官的谆谆教诲,不仅让我找回了失去已久的人生航标,也点亮了我漫漫人生的明灯,让我更加坚定了改造和与毒品决裂的信心!”回忆起那段过往时,赵某如是说。

近年来,云南省建水监狱让服刑人员参与艺术表演,在警官的指导下,以自编自导自演为基础,把改造生活里的人和事进行刻画和再创作,用“亲、理、法”来诉说“真、善、美”,唤起服刑人员的改造信心和希望。

服刑人员周某在监狱的艺术团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当问及他服刑以来的感受时,周某说:“那个每天只想走捷径、怨天尤人的自己非常可笑,最终跌入深渊也是必然的。如今改造5年多的我,已经适应了改造生活,也能正视自己的过去。虽然我的刑期还很长,但我会谨记警官的教诲,把刑期当学期,多学知识技能提升自己,为回家做足准备,不再愧对家人对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