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联合查打”非法社会组织
本报讯(记者徐秋颖) 日前,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获悉,今年以来,截至5月底,北京市民政局已对31家非法社会组织查实取缔及发布《协查通告》。北京市民政局始终保持“零容忍”高压执法态势,对非法社会组织“露头就打”,并会同相关部门“联合查打”,为维护首都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线上排查 线下执法
2020年2月,北京市民政局收到群众举报,反映“中国智慧水利科技创新发展联盟”涉嫌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组织名义开展活动,执法人员立即开展全面调查。经查,该“联盟”未在市场监管和民政等部门登记,是在香港注册的一家名为“联盟”的公司,打着水利部的旗号以社会组织名义在全国各地举办研讨交流活动,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组织管理秩序。北京市民政局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32条和《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的规定,依法予以取缔并向社会公告。
今年以来,北京市民政局不断提升线上排查和线下执法力度,惩防结合、以惩促治,持续保持打击非法社会组织高压态势,对打着“中国”“国际”等字号,冒用社会组织或国家机关下属单位名义开展活动的非法社会组织保持“零容忍”。据北京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广大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却总有一些不法分子为了攫取利益,冒充全国性社会组织,通过举办论坛、展会等活动,收取高额费用,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必须坚决打击。
会同相关部门“联合查打”
非法社会组织与合法登记的社会组织有很大不同,不少非法社会组织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还有不少非法社会组织通过互联网渠道开展活动,线下固定活动地点很隐蔽,导致民政部门对非法社会组织的打击存在发现难、取证难、查处难等难题。
北京市民政局不断提升打击非法社会组织的力度,加强与其他部门、区域联动,形成“打击非法社会组织”合力,让非法社会组织无所遁形。
强化部门联动。与公安、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联动,共同调查取证,规范固化证据,核实非法组织性质,确保每一个取缔都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充分,经得住法律的检验。
强化京津冀区域联动。近年来,三地共同制订联合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线索共享、证据互认、案件协查等工作机制,交换相关情报信息30余次,分享案例60件次。
强化市区联动。北京市民政局将打击非法社会组织当作民政执法工作的重点,坚持专项行动与常态执法相结合,线上线下一体排查,大案要案协同联办,审批监管打击同时发力,宣传报道同步跟进,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强化对非法社会组织的查处。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在媒体、社会组织监管平台常态发布举报热线,畅通社会举报渠道,动员社会参与。
下一步,北京民政执法还将持续加大打击非法社会组织的力度,持续推进队伍专业化、业务规范化、手段科技化、保障标准化、市区扁平化、协同体系化建设,推动从被动防御型执法向源头治理型执法转变。同时,呼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监管合力,发现非法社会组织活动线索,要积极向民政部门进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