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尔滨市道里区法学会 打造“地校合作”新模式

本报讯(记者庄德通 通讯员陈亮)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法学会积极发挥法学会职能作用,开展法治宣传、提供法律服务,在疫情防控实战中检验“地校合作”新模式,开展百姓满意、群众受益的活动,为道里区做好疫情防控创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疫情防控期间,哈尔滨市道里区法学会各法律诊所发挥关键作用,处理各种矛盾纠纷。

该区巡船胡同22号属于征收动迁范围区域,无物业管理,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下水管道年久失修,得不到及时清理便堵塞。排污管道堵塞问题一直是困扰居民的“大难题”,疫情防控期间更是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在街道、江桥社区法律诊所的积极协调下,道里区排水公司出动7名人员,1台吸污车,对下水道进行清掏,将问题解决。

此前,该区友谊路某小区的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因拆除违建问题突然弃管小区,社区法律诊所所长请来律师事务所主任帮助业主提供法律援助,在各方推动下召开两次业主大会,征求小区居民更换物业的意见,业主委托社区法律诊所,最终找到另一物业公司暂代管理该小区。

 

创新地校合作模式

开启法律服务新篇

为了更好地为百姓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哈尔滨市道里区法学会还开拓思维,大胆实践,与5所合作高校(文)法学院院长、专家、博导共同研讨“构建‘五加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地校合作服务新模式”。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里区作为黑龙江省会城市哈尔滨的主城区,优质的法律服务是保证该区高质量发展不可缺少的。为此,道里区制定了《地校合作改革创新实施办法》,建立了“五加一”地校合作新模式和高端法律专业人才“智库”。任命5所合作高校的(文)法学院领导为区法学会副会长,将各高校的法律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为该区法律专业“智库”人才。让“智库”人才参与到平安道里、法治道里和经济发展中来,为该区全面发展提供优质的法律支撑。

此外,该区还建立了“双聘、双学、双进”新的地校合作机制。“双聘”即在该区政法部门选派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检察官、法官、警官为合作高校客座教师,紧贴教学需求,在实践教学中解决在校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并且聘请合作高校的法律科研领军人才和应届毕业生到该区政法部门和其他党政部门进行实践学习服务;“双学”即“双聘”人员到受聘的院校和该区对口对岗学习,熟悉了解情况,为“双进”奠定基础;“双进”则是在“双聘”“双学”基础上,按照该区高质量发展建设需求和地校合作的实践性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据实施方案和计划进行“双进”,完成各自担负任务,把5所地校合作的理论教学、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该区经济发展和法治道里、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服务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