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刑事辩护的“艺术层级”

——读《刑事辩护的艺术》有感

 

卢欢

 

刑事辩护如何展开?法官如何说服?风险如何防范?刑辩工作能否达到艺术层级?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瑞华的《刑事辩护的艺术》一书,给了很好的注解。该书总结了刑事辩护的经验,提炼了刑事辩护的智慧,展望了刑事辩护的趋势,并试图让刑辩的律师有尊严,让律师刑辩有艺术。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刑事辩护的经验,探讨了刑事辩护的主要策略和技巧,从案例分析中提炼了诸多观点。第二部分刑事辩护的智慧,侧重讨论刑事辩护的智慧,将一些为律师界所熟知的辩护经验概括成若干个理论或短句。第三部分刑事辩护的趋势,展望了刑事辩护业务未来的发展趋势,如对刑事辩护业务进行模块化,量刑辩护进行精准化等。阅读本书,可以对刑事辩护实务工作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可以让刑事辩护工作上升为一门艺术。

首先,刑事辩护是一门对抗艺术。作者认为,刑事辩护为了对抗而存在,通常就是为了推翻或削弱控方的指控体系和证据链条。这种对抗性在无罪辩护和程序辩护中显得尤为突出,但在司法实践中,一般情况下,它很难被采纳。因此,可以先提出无罪辩护,再通过程序性辩护指出案件中的一系列疑点,最终实现从轻量刑的辩护目的。需要主要的是,这种策略必须立足于事实和法律,在不违背法律、职业道德前提下对抗,才称得上是艺术。

其次,刑事辩护是一门妥协艺术。自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逐步推行以来,司法实践中基层法院审理的包括速裁程序在内的认罪认罚从宽案件占全部刑事案件数量逐渐扩大。在此背景下,辩护律师在委托人同意前提下,可以合理运用协商和妥协的艺术,与被害人、侦查机关、公诉机关乃至法院通过协商达成协议,从而通过协商、妥协换取委托人利益最大化。

最后,刑事辩护是一门说服艺术。不论是对抗或是妥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说服,因此,归根到底,刑事辩护是一门说服艺术。作者认为,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辩护,因为侦查和起诉阶段是审判的准备性程序,是为法院审判收集和准备证据材料;审判是整个刑事诉讼的核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及罪责的轻重都应该在审判阶段解决。因此,辩护律师不但要懂得说服法官的艺术,也同样要懂得说服侦查人员和检察人员的艺术,二者相结合,更有助于实现辩护职能。

和民事诉讼相比,刑事辩护更严肃。它面对的是生命与自由,容不得丝毫懈怠与松懈。因此,每一名刑辩律师都应该像蜜蜂采撷花粉那样勤劳,并不断总结和提炼辩护经验,这样不但能走向刑事辩护的艺术层级,更能实现实体正义。

(作者系华东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本文指导老师为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教授虞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