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法典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

伟大的时代,诞生伟大的法典。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强盛、文明进步的象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把编纂民法典摆上重要日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对编纂民法典作出部署。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经过5年多工作,这部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体例上共设7编、涵盖1260条法条、10万余字的民法典终于颁布实施,实现了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

根据党中央的工作部署,编纂民法典的起草工作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牵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法学会为参加单位。为做好民法典编纂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与5家参加单位成立了民法典编纂工作协调小组。2015年3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民法典编纂工作协调小组会议,正式启动民法典的编纂工作。

中国法学会高度重视这项任务,专门成立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5年来,密切配合和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部署安排,充分发挥我国法治领域核心智库的优势和作用,积极组织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参加民法典编纂工作,为民法典立法作出重要贡献。

本期,本社记者专访了多位参与民法典编纂工作的法学专家,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报道详见01-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