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四届“金法槌杯”模拟法庭大赛在沪举行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5月30至31日,上海市法学会联合上海大学在该校举办了第十四届“金法槌杯”模拟法庭大赛,此次大赛旨在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提高法科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会长施伟东表示,上海市法学会主动参与本届大赛的主办,希望共同推动“金法槌杯”模拟法庭大赛成为法科教学的载体、品牌,借助更多的资源,面向全国提供服务和帮助法科学生成长。他指出,上海市法学会愿与上海大学及所有愿意参加模拟法庭大赛的兄弟院校一道,丰富大赛内容,大力学习民法典,共同推动中国的法科教育,为人才培养和教育提升、全社会法治氛围的营造、法治共识的形成而努力。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指出,“金法槌杯”模拟法庭大赛是上海大学法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探索,上海大学会与上海市法学会加强合作,全力支持模拟法庭大赛办成面向全国高校法科学生的实践教学优质平台。
来自18所高校的参赛学生展开了为期两天的比赛。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获得本科生场最佳审判组奖,南京师范大学获得研究生场最佳审判组奖。上海大学获得本科生场和研究生场最佳公诉组奖。复旦大学获得本科生场最佳辩护组奖,上海交通大学获得研究生场最佳辩护组奖。大赛还评出本科生场最具人气学校奖、最佳风采奖、优胜奖和研究生场最具人气学校奖、最佳风采奖、优胜奖等。
上海大学法学院院长文学国向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表示,参赛队员们在大赛中参与了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法庭最后陈述、合议庭审议等刑事案件庭审的各个过程,推进法科大学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了解庭审模式、培养法学思维和提高理论水平,展现了法科大学生对于法律问题的思辨与钻研和法律人的理性与激情。今年的“金法槌杯”模拟法庭大赛规格等级高、参赛高校数多、参赛队员表现好,今后大赛将面向全国高校,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人才培养,进一步丰富形式和内容,形成更多的模拟法庭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