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鼓励从业人员对安全 生产问题进行举报

本报讯(记者邵春雷) 近日,应急管理部政策法规司组织起草《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举报处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意见稿指出,为了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鼓励和支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举报和监督,严格保护其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制定本规定。

意见稿强调,应急管理部门(含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下同)应当指派专门机构负责处理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举报事项,并在官方网站公布处理举报事项机构的办公电话、微信公众号、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方便举报人及时掌握举报处理进度。

意见稿要求,应急管理部门受理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举报后,应当及时核查;对核查属实的,应当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向举报人反馈核查、处理结果。

意见稿明确,应急管理部门可以在危险化学品、矿山、烟花爆竹、金属冶炼、涉爆粉尘等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中选取信息员,建立特殊联络机制,定期与其联系,及时获取生产经营单位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线索。

意见稿提出,应急管理部门对受理的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举报,以及信息员提供的线索,按照《安全生产领域举报奖励办法》有关规定核查属实的,应当给予举报人或者信息员现金奖励,奖励标准在《安全生产领域举报奖励办法》第11条规定的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具体标准由各省级应急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意见稿强调,应急管理部门参与举报处理工作的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妥善保管和使用举报材料,严格控制有关举报信息的知悉范围,依法保护举报人和信息员的合法权益,未经其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其姓名、身份、联系方式、举报内容、奖励等信息,违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