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有光——聆听黎塘监狱战“疫”故事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西壮族自治区黎塘监狱全体警察职工闻令而动,不惧危险,逆向前行,积极投身抗“疫”一线,用忠诚与担当筑牢监狱疫情防控“安全网”,用热血和奉献确保监狱的持续安全稳定,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监狱人民警察的时代赞歌。

 

李清伟:守护监管安全“最后一公里”

“我报名做领队。深入一线,靠前指挥,让我去。”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黎塘监狱党委委员、副监狱长李清伟主动报名担任第一批抗击疫情封闭执勤临时党支部书记,带队进入监管区承担为期14天的全封闭式执勤。

进入监管区后,他首抓监管各项制度落实,开展狱情排查,稳定服刑人员思想。每天到监区一线检查指导,带头守住监管安全“最后一公里”。通过深入了解,李清伟发现疫情期间很多服刑人员心情烦躁、思想波动较大。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首先加大了亲情电话力度,特别是对湖北籍、武汉籍服刑人员打亲情电话提供帮助。其次创新监狱政治改造载体和内容,通过强化时事政治教育,每天组织服刑人员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抗疫专题报道,了解疫情防控态势和国家防控政策,坚定打赢疫情阻击战信心。与此同时,他还把政治教育与日常讨论相结合,组织服刑人员收看爱国影视作品,增强服刑人员对党和祖国的认同感。在爱国教育的熏陶下,一名服刑人员主动向监区递交申请书,申请把个人零花账内的2600元捐给武汉防疫一线。

稳定了服刑人员的思想,李清伟又迎来了新的难题。226日,李清伟接到上级任务——刑释人员需要释放前体检并隔离14天、进行核酸检测,确认健康后方可释放回家。14天的隔离期需要在宾馆进行,可是正值春节期间,又是疫情的暴发期,符合隔离条件的宾馆少之又少。李清伟一边和监狱所在地宾阳县的疫情防控指挥部沟通联系,一边带队寻找合适的宾馆。找到隔离宾馆后,他又对床位布置、房间安排、消毒措施、排班制度等仔细安排布置。228日,第一批刑释人员终于如期释放并顺利入住宾馆隔离。

作为一名交流干部,李清伟自127日回单位上班,直到3月底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单位,两个多月没和家人团聚,始终坚守在监狱抗疫第一线。

夜晚,忙了一天的李清伟趁着空闲时间打电话询问妻子的情况。去年底,也是一名警察的妻子生病住院手术治疗,他因工作一天也没有陪护,现在妻子再次住院,刚好疫情袭来,李清伟义无反顾地选择冲锋上阵,不能照顾住院中的妻子。“疫情当前,只有把工作做好,才对得起妻子的支持与理解,对得起身上的这身警服,对得起肩上的责任。”带着对妻子的愧疚,李清伟再次收拾好行囊,继续第三次“14+N”的隔离备勤和封闭执勤。

 

 

薛明标:一片丹心铸警魂

黎塘监狱十三监区党支部书记、教导员薛明标,在监狱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以身作则,春节前后连续72小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127日,他主动请缨报名参加第二批封闭隔离备勤,隔离期间坚决将疫情防控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

23日凌晨2点,薛明标的父亲不幸去世。为了不打乱监狱的防控工作部署,不给组织添麻烦,不给同事加负担,他强忍内心翻滚的悲痛,毅然以大局为重,作出了坚守抗“疫”一线的抉择。

211日,进入监管区后,他以“战时状态”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近40天,每天起早摸黑,深入一线,狠抓狱内防控措施落实,细化狱内防控措施,筑牢了狱内疫情防控“钢铁长城”。

 

 

李意旺:舍小家顾大家

李意旺是黎塘监狱党委委员、副监狱长。从大年初二开始,有着26年党龄的他顾不上在医院病榻上昏迷不醒的80多岁老母亲,连续50多天鏖战在工作岗位上,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狠抓监区各项工作,确保监区的安全。

“老李,妈妈走了……”315日深夜,李意旺接到妻子的来电。那一刻,他陷入了深深的悲痛和沉默之中。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没能给母亲守灵,没能送母亲最后一程,带着愧疚与遗憾,李意旺强忍悲痛,毅然冒雨走在监区夜间巡查的路上,继续坚守岗位。

在封闭执勤期间,李意旺时时刻刻发挥着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以“战时状态”每日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主动挂钩没有监区领导参与执勤的九、十监区。排查、顶班、巡查……三大现场都有他忙碌的身影。“有困难,就要义无反顾地冲上去!”这是疫情防控工作中李意旺常挂在嘴边的话,朴实无华却字字千斤。一天三次的不定期检查,成了他的固定功课,白天指挥、协调、督导防控工作,晚上组织值班人员整理、分析、评估当天的疫情防控情况,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毫无怨言。

李意旺坚守一线,靠前指挥,带领监狱民警严格落实各项措施,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监管安全和教育改造,坚决把疫情阻隔在高墙之外,实现了疫情防控期间监区疫情“零感染”、安全监管“零事故”,确保了监管场所绝对安全。

 

 

鄢庆宁:退伍不褪色,换装不换心

他曾经是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现在“退役不褪色”,依然冲锋在前,战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就是黎塘监狱七监区党支部书记、教导员鄢庆宁。

铁的纪律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稳固基石。鄢庆宁积极主动履职,靠前指挥,主动报名参加第二批封闭隔离值班。在封闭隔离期间,他怀有二胎的妻子突然腹痛伴有出血,虽然竭尽全力医治,但腹中胎儿仍未保住。鄢庆宁让70岁母亲帮着照顾妻子和孩子,义无反顾地继续参加隔离备勤。领导和同志们多次劝说他回去照顾妻子,他说:“家里一切我已经安排好,我曾经是一名军人,如今是一名人民警察,疫情当前,职责在肩,我绝不后退半步。”

作为监区第二批封闭执勤的带队领导,鄢庆宁在封闭执勤期间科学合理设置干警值班岗位,制定相关岗位职责及工作纪律;在防控措施上精心研究,抓实抓细,注重实效;在工作中,切实做到疫情防控和监管改造两不误,多举措对服刑人员进行新冠肺炎基本防治知识宣传,不定期地对服刑人员内务卫生检查及集体讲评,对各类服刑人员进行细致排查,为监管稳定及疫情防控的“三防一安全”工作保驾护航。

 

 

陈芳:勇挑重担的“白衣天使”

职责在肩,一往无前。没有防护衣,没有护目镜,又该如何“冲锋陷阵”?黎塘监狱医院医生陈芳深知“零距离”接触会有怎样的危险。但在缺乏医疗物资的关键时刻,她没有半点犹豫和退缩,而是义无反顾地接下了与武汉返回的重点人员接触的任务。她说:“与时间赛跑,跟病魔较量,没有太多时间瞻前顾后,哪里需要,我就在哪里。”

每天无论刮风下雨,她都准时出现在监狱及职工生活区的各个角落,认真核对信息,逐户排查走访,对武汉返回职工家属及疫区接触人员,做到天天上门巡诊,监测体温,登记备案。面对居家隔离人员,经常与其谈心,疏解他们内心的压力;面对不理解不配合人员,她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讲解;对于有困难有需求的职工家属,只要一个电话,她便立即上门看病送药,帮忙采购生活物资,甚至打扫消毒。哪里有紧急情况哪里就有她的身影,疫情发生以来,她已加班加点参与处理几十起疑似病例。

病人对她说:“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你的帮助,这个恩我终身难忘。”“职责所在,这是我应该做的。”这是她对病人朴实的回答。

 

 

桂海权:深感内疚的“失约爸爸”

十二监区的桂海权是一名入警刚满两年的年轻民警,4月底是他妻子的预产期,而他本已排好了日程。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毅然选择坚守抗疫一线。

监内执勤期间,他主要负责管教业务工作,工作中积极主动,勤学好问,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主动要求顶班,多排夜班,为监区警力不足分忧,担当起多面手的角色。同事问他为什么不请假回家而是毅然坚守战疫一线?他说:“谁都渴望家庭那温暖的港湾,但没有国家的安定,哪有小家的幸福。”422日是妻子的预产期,当天傍晚,母亲打来电话说:“生了个乖女儿,母女平安!”听到这个消息,这个刚毅的男人流泪了,连说“好、好、好”。待平复了情绪,看到家人发来的女儿照片,他躲在无人的角落里,噙着泪水在微信朋友圈里表达着初为人父的喜悦以及对妻子的愧疚。

女儿出生20天了,桂海权未能见上一面。在即将踏上第六批封闭执勤的征程前,他在朋友圈留言道:“女儿,待任务结束,爸爸回去好好爱你。”

 

 

龚少基:“医警”携手共战“疫”

黎塘监狱十五监区警察龚少基在抗疫一线已经奋战了4个月。他的妻子是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士,也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为抗击疫情,夫妻俩从大年初三至今,都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工作中。妻子怀孕近3个月,身为丈夫的他深感内疚、自责,一有时间就会打电话给妻子嘘寒问暖。他说:“我俩‘医警’携手战‘疫’的故事,一定会成为宝宝人生中最生动的一堂政治课。”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黎塘监狱的干警们在小我与大爱中取舍,在小家与大家中成全,展现出不畏牺牲、甘于奉献、勇于担当、顾全大局的家国情怀,用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监狱的安全稳定,贡献坚不可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