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聚焦”打造社会治理“平度模式”

  山东省青岛市正在举全市之力,打造体现城市特色、凸显时代特征、遵循治理规律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本文介绍了青岛平度市以“四个聚焦”打造社会治理“平度模式”的典型经验,旨在积极探索具有平度特色、县域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为青岛市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展现“平度担当”。


  山东省青岛市正在举全市之力,打造体现城市特色、凸显时代特征、遵循治理规律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青岛平度市地域大、人口多,必须要在青岛市市域治理“示范城”创建上主动发力,积极探索具有平度特色、县域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为青岛市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展现“平度担当”。

  一、聚焦“大平台”建设

  提升数字治理能力

  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必须要发挥好科技支撑的作用。2020年,平度市立足后发优势,全面启动了“城市大脑”建设,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一是建设大数据平台。着眼于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破除“信息孤岛”,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空间地理信息、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20个职能部门资源进行整合,业务流、工作流、信息流进行融合,构建全市统一、流程规范、协同联动、功能齐全的社会治理大数据信息系统,对网格内的人、房、事、物、组织实施动态治理和服务,做到基础信息网上录入、办事服务网上管理、工作过程网上监督、责任目标网上考核。二是建设“智慧党建”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整合多方资源,将分散的、重复的、难于访问的党员、党组织等数据转换成集中统一的、有价值的数据,搭建起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平台,让党员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的主力军。建设党建移动社区,围绕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拓宽服务党员渠道,为党的建设提供综合性的数据分析平台。三是建设公众参与平台。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搭建平行、互动、多样的群众参与网络平台,积极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社会治理共同体。开发“平度E通”App,热心市民可实时参与社会治理,成为社会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开发网上智能机器人,设置法律咨询、心理健康、就业培训、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模块,搭建市民与社会组织的联系桥梁,网上一对一提供服务,弥补市场与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和处理社会事务方面的不足。开发“社情通”模块,干群在线互动、共商诉求,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开发“网上公益银行”,对市民参与公益服务、上报社会治理信息实行积分管理,引入商家提供积分兑换商品,减少财政负担,激励市民参与社区治理工作。

  二、聚焦“大网格”建设

  提高共建共治能力

  以健全完善城乡社区网格化机制为基础,转变粗放式治理模式,细化治理单元,把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村庄(社区)、每户家庭,让“微治理”释放出大能量。一是实施“党建+网格”。压实镇街、社区、村庄三级党组织的责任,根据每个网格的规模、党员数量,按照“就近、灵活、便利”的原则,构建以“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为基本框架,镇街党(工)委统一领导,“点、线、面”结合的网格化党组织体系,将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做到党组织和基础网格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和网格长同步配备、党建工作与网格内事务同步推进,将生活、工作在网格内的各类党员全部“网”进党组织管理,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二是实施“一网覆盖”。按照“多网融合、一网覆盖”原则,强化综治中心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做好做强网格化底座,把基层党建、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物业管理、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国土资源、宣传教育等内容纳入网格化治理内容。充分考虑周边交通条件、治安状况、居民生活习惯等因素,将社区或村庄相邻的位于居住区外的道路、市政、园林、环卫等相关公共设施及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山林滩涂等统一纳入网格区域范围,建立“一体化”治理机制。三是实施网格化服务。积极推动基层管理机制和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向社区下沉,形成“一体化管理、一站式服务、窗口化办公、一揽子办事”的运作模式。落实网格员“一岗多能”,认真履行信息收集、为民服务、社区治理等功能,夯实基层精细化服务管理体系。积极培育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组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让社会组织承接起政府减政放权释放的具体事务。

  三、聚焦“大调解”建设

  提高依法善治能力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构建“大数据+多元化解”平台为载体,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大联动机制,从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体视角进行防范,从源头、传导、转化的关键环节进行化解,防止矛盾风险向上传导、向外溢出。一是完善“三调”联动组织体系。在全市成立由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镇街、相关部门、行业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个工作专班,加强市、镇街、村庄(社区)三级调解组织间工作衔接联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大调解工作体系。组建市级重大矛盾纠纷专家团,聘任法律、经济、医疗、教育、心理学等多个行业专业领域人才加入专家团,做实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和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二是完善“三调”联动衔接机制。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的协调联动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和效力衔接机制,编织起纵横互联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实现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闭环”联动,强化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畅通非诉调解对接渠道,提高诉调对接质效。积极挖掘人民群众、行业部门、司法部门的调解潜能,除法律规定不能调解的案件外,坚持当事人自愿原则,能调则调、能调尽调,真正实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三是建立“三调”联动智能调解体系。建设“智慧调解”系统,搭建人民调解网上申请、网上办理、网上服务、网上监督平台,当事人通过互联网或手机登录智慧调解平台,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积极推进“智慧调解”与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对接,当事人通过网上就能一次性完成调解和司法确认。为全市140万市民免费配备“家庭法律医生”,送法到市民的身边、手边,解除市民生活烦恼。积极引用大数据技术智能分析,科学研判社会矛盾纠纷变化发展趋势及动态,对重大疑难纠纷“把脉问诊”,有效预警、超前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热点。

  四、聚焦“大防控”建设

  提高驾驭治安能力

  坚持智能“天网”与专群结合“地网”相结合,打击与防范相结合,不断提升立体化、专业化、智能化防控能力。一是纵深推进“雪亮工程”建设。依托天网一期、二期已建5100余个视频监控点位,规划在城区范围内建设372个智能视频采集终端,在背街小巷、人员复杂地区、“四无”小区、老旧小区及广大农村地区部署高清多功能监控摄像头,消除治安防控盲区。实现一、二、三类视频资源的共享,并借助城市大脑进行海量视频的智能分析,为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应急保障、公共出行等提供视频支撑和保障。二是纵深推进严打整治战役。在总结2019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行动经验的基础上,深度研判分析该市地域特点、刑事和治安警情特点,研究谋划2020年“雷霆”系列行动战略方向、战役部署、战术打法,持续推进“雷霆”系列行动,始终保持对涉黑涉恶等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形成常打常治、常态长效机制。纵深推进社会治安整治,加大对各类治安基础要素违法行为查处打击力度,不间断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务求斩草除根。不断完善公安机关专业巡防体系建设,健全群防群治力量参与社会面治安巡防三级响应机制,实现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三是纵深推进社会心理服务和危机干预机制建设。搭建基层、行业、专业三大平台,完善正面引导、心理疏导、危机干预三项机制,实现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全覆盖。畅通网上网下相结合的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心理需求,发现有心理问题的高危人员和突发事件的苗头,组织力量集中化解,尽最大可能把矛盾风险解决在萌发状态。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完善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心理沟通机制,加强疏导。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队伍建设,设立心理援助热线电话,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及时处理急性应激反应,预防和减少极端行为发生。

  (作者为平度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