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互联网法院“虚拟法庭”亮相

本报讯(记者王涵) 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召开了虚拟法庭上线发布会,发布了虚拟法庭建设成果,并对虚拟法庭技术理念和技术细节做了介绍。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虚拟法庭建设成果包括虚拟法庭技术和搭载该技术的实体产品虚拟法庭舱,可以说既有创新技术又有实体产品。其中,虚拟法庭技术可完成庭审视频中人体图像与背景的分割,实现人像准确识别,并虚拟化呈现国徽、法庭、席位人员名称。法官在任何背景下开庭,该技术都可以把法官所处的背景替换为法庭背景,法官点击屏幕上的按钮即可敲响法槌,大大增强了在线庭审的仪式感。

北京互联网法院建设的虚拟法庭舱,内部采用虚拟法庭技术,仅设法官席位及一台电脑,具备完整庭审功能,占地面积仅3平方米左右。可满足小额诉讼庭审、简易庭审、证据交换、组织调解等使用需求,具有轻量、低碳、环保特点。

在虚拟法庭技术支持下,法官开庭已不再局限于院内法庭,实体网络法庭、虚拟法庭”“虚拟法庭舱多种配置,可以支持位于不同空间的合议庭成员、法官助理、书记员以及当事人全部云上见面,共同参与任意程序环节。无论在院内还是院外,都可实现打开电脑即有法庭,开庭、笔录生成、笔录阅签、庭审直播均可同步完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互联网法院有30余件案件使用虚拟法庭完成了庭审。

目前,北京互联网法院已初步形成互联网法庭矩阵,包括标准互联网法庭、办公开庭两用的简易网络法庭、虚拟法庭及虚拟法庭舱。支持内外网交互的互联网法庭建设模式突破时间、空间和网络限制,大大提高了法院人员单位时间工作效率,是北京互联网法院开展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