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中的“检察人”

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下乡入村,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和广大驻村干部、村民志愿者一起“逢车必查、逢人必检”,书写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检察人”的故事。



“测量一下您的体温,没有什么非办不可的事,请暂时不要外出。”这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该院检察长云志宏说,疫情期间“一层口罩就是防护伞,一碗泡面就是能量棒”。


今年1月27日,接到包村防控紧急通知后,曾参与过2003年“非典”防控工作的云志宏,及时通过电话、微信等部署工作。第二天上午,他带领党组成员和检委会专职委员到包片村镇紧急摸排。1月31日上午,该院首批22名干警整装出发到榆林镇各村防控点参与疫情防控;2月1日上午,10名干警入驻金河镇10个村级防控点。当天,赛罕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干警郭浩洲迅速进驻金河镇南豪沁营村。


舍小家,为大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但舍了小家,大家才能安定。”郭浩洲说,作为检察干警,他必须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做的。


郭浩洲的同事巴特尔今年30岁,是赛罕区检察院法警队的普通干警。接到下派村镇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后,他来不及整理行装,匆匆赶赴乡村防控点值守,对过往车辆、进出人员登记、测量体温。因参与疫情防控,父亲弥留之际,巴特尔都未及时赶回去见上最后一面。


郭浩洲说,大灾无情,大爱无言。巴特尔的父亲常年卧病在床,他可以向院领导如实禀报,申请就近工作,但他把瘫痪在床的父亲交给妻子照顾,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中。


在疫情面前挺身而出的,还有赛罕区检察院的许多一线女干警。该院综合业务部工作人员张婷,作为“90后”新晋“宝妈”,疫情发生后,毅然将3岁的儿子送到公婆家,自己深入榆林镇口可板村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张婷说,她的丈夫、哥哥、爸爸、妈妈大年初三就已经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了,她不能落后,更不能掉队。在抗疫的空隙,张婷十分想念孩子,但她不敢和孩子通电话、聊视频,只能偷偷地看看公婆录制好的视频。


如今再回首这段岁月,张婷说收获很大。她驻守的口可板村,60多户人家大多数是老人。他们刚到村里,一名70多岁的老党员和一名幼儿园教师,自愿加入疫情防控队伍,参与值守工作,每天早上六七点到,晚上六七点走,这让她颇为感动。


该院工作人员郑晓进的情况和张婷颇相似。郑晓进的妻子是当地武警医院的一名护士,正月初四,她报名参加赴武汉医疗后备队。起初,郑晓进颇犹豫,家里两个孩子,大的6岁,小的2岁,都需要妻子照顾。但妻子说,作为老党员、业务骨干,她没有理由不冲在前面。


妻子的话触动了郑晓进。“在重大考验面前,共产党员应该有担当。”几天后,郑晓进把孩子托付给家里老人,前往榆林镇阳曲窑村防控点“党员先锋岗”值守、登记、测体温。


你们“很不容易”


“不要出门,按时消毒,妈妈忙完就回家。”这是疫情防控期间赛罕区检察院刘洋常对孩子说的话。进驻金河镇西黑炭板村疫情防控点第5天,刘洋遇到了人生最感动的一幕:中午12点左右,她正吃泡面时,一位约60多岁的大爷坚持要捐款给他们。


刘洋回忆说,当天,她正在吃泡面,一抬头,看见一只枯瘦的手,夹着200元钱伸了过来。她愣住的一刹那,老人看着她认真地说,“你们守在村口的人辛苦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们每天待在这里很不容易!拿着,买个口罩或吃的东西吧!”老人朴实无华的话,让刘洋心里暖暖的,再登记信息、测量来访人员体温、为来往车辆消毒杀菌时,刘洋感觉浑身轻松了不少。


这和张婷等人初到村里的感觉有些不同。张婷刚到口可板村时发现这里口罩紧缺,大多数村民,包括工作人员都没有口罩。“劝大家出门要注意防护,戴上口罩。脾气好的人,不理你;脾气差的人,冲着你吼‘我上哪去买口罩’。”张婷说,刚开始,电视、广播到处播放疫情信息,村民心里也着急,但当时防疫物资紧缺,许多人心里有抱怨,情急之下,她把家里之前买的20个口罩捐了出去。但这对全村人来说是杯水车薪,张婷又紧急联系了之前常带孩子去看病的诊所,自掏腰包买了40多个口罩。


真心实意为村里解决问题,许多村民越来越支持张婷们的工作。“偶尔碰见有人去村里公共厕所忘戴口罩了,提醒一下,他会略带歉意地笑笑,说话也不‘冲’了。”张婷说。


这和张婷同事姜文倩驻守的金河镇大一间房村的情况十分相似。姜文倩和大一间房村委会防疫人员发现,许多村民认为疫情离自己很远,不愿意佩戴口罩。一天,一名住在城里的年轻人回村给母亲送药,老人想留儿子吃完饭再走。姜文倩等人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劝说老人无果后,年轻人主动向老人介绍疫情形势,最终说服了老人。儿子在村口将药交给母亲后返回。这让许多村民逐渐转变观念,也越来越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但姜文倩的同事袁冬冬则幸运得多。袁冬冬到榆林镇古力半村驻守后,及时配合驻村第一书记、村民志愿者封闭村南口,对出入村人员进行登记、测量体温、消毒,还以个人名义向该村村委会捐款200元用于给村民买口罩。


袁冬冬的细心、热情,赢得了许多村民的好评,他们或为她煮水饺、蒸烧卖,或给她烤红薯、煮玉米。再回忆这段经历,袁冬冬说,在静谧、祥和的古力半村,她获得了淳朴的友谊,体会到当地村民的朴实、善良、友好。“我为自己曾守护过这座村庄的平安而自豪!”


“变化的是办公环境,不变的是职责和使命。”赛罕区检察院案管中心干警高桂萍说,女干警疫情防控期间提前结束假期,迅速返岗,没有案卷和提审,但大家分秒必争、素面朝天,换掉高跟鞋,带上方便面、馒头片,“一壶热水,一片赤诚”撑起了检察人抗疫的“半边天”。


云志宏说:“当大灾大难来临时,大家会深刻感受到,你和我奋力保卫的正是我们挚爱的家园!”


2月,北国的风还有些冷;5月,祖国北疆已烈日当空。截至目前,赛罕区检察院共派出8批200余人次参与疫情防控。他们深入一线,下乡入村,和广大驻村干部、村民志愿者一起“逢车必查、逢人必检”,写就了疫情防控中“检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