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上虞法学会参与社会治理实践纪实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法学会在“一县一品”创建中,传承发展“枫桥经验”,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服务法治实践,走出地方特色。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法学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新型智库功能,传承发展“枫桥经验”,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服务法治实践,在“一县一品”创建中走出地方特色,其创建经验受到浙江省法学会的充分肯定并推广。
建立涉法涉诉信访接待日制度
上虞区是“枫桥经验”的发祥地,上虞区法学会成立后,将“枫桥经验”与法学会工作紧密结合。针对当地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居高不下的现象,建立涉法涉诉信访接待日制度,成立法律专家咨询组。
“这个咨询组由省、市及本区范围内30名有知名度的法律专家组成。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由区财政设专项经费。”上虞区法学会负责人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当地党委政府希望借助法学会解决执法监督中遇到的难题,通过法学会这个平台协助化解矛盾纠纷。
专家咨询组除了参与重要规范性文件草案和有关法律文书的论证外,还对涉法涉诉信访疑难案件进行评判,提出解决问题的法律建议。
上虞区梁湖镇陈某是当地有名的上访户,2010年,陈某被以挪用资金罪判刑3年,出狱后一直信访,并多次越级上访。陈某获刑是因其用村里资金20万元办了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包括陈某在内的几十户养猪户参加,后被村民举报。陈某认为,这个合作社不同于合伙企业,他既不是法人代表也没兼职,当时这20万元是经过村集体讨论同意的。自己被判刑是冤案,要求纠错并赔偿。
梁湖镇政府将陈某引荐到上虞区法学会。上虞区法学会安排了法律专家咨询组对陈某案件论证,专家组认为案件存有瑕疵,考虑到陈某家实际困难,建议适当补偿。对这个结论,陈某表示认可,此案从此了结。
信访接待中还有一些属于难以执行的案件,专家咨询组着重对信访人是否符合司法救助的条件进行论证及评判。
从2016年开始,上虞区法学会与该区司法局联系,从当地20家律师事务所挑选资深律师作为信访接待组成员,轮流接访。三年多来,共接待933批次1200余人,全区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大幅度减少。
参与“枫桥式”乡镇街道创建活动
上虞区法学会在调研中发现,这些涉法涉诉的信访案件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基层社会治理存在问题,特别是乡村自治体系不完善、法治缺失等。于是,上虞区法学会主动参与“枫桥式”乡镇街道创建活动,开展乡贤文化研究,协同培育和发展乡贤参事会。
乡贤参事会是上虞区法学会的一个创新,是聚集贤达人士、热心公益的社会人士参与村经济发展、矛盾化解和社会慈善活动的良好平台。“乡贤参事会如何建?职能如何定位?如何操作?如何规范?涉及许多法律问题,我们就通过法学会请来法律专家咨询组成员论证,到村里和外地调研。”上虞区法学会负责人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上虞区法学会与乡贤研究会一起成立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具体运作,参与制定了《乡贤参事会章程》。
上虞区法学会还协助制订完善“村规民约”,出台了《“村规民约”试点工作方案》,指导乡村自治组织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上虞区法学会专门邀请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薛刚凌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范忠信教授给区相关领导、法学会会员和全区乡镇街道政法工作分管领导,作《加快法治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保障》《“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与城乡基层自治》报告,以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现在,上虞区410个村居(社区)已全部完成“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的制订修订工作,有228个村成立了乡贤参事会,有效提升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在实践中创新发挥职能作用
为了进一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上虞区法学会成立了刑事、民商事、行政三个法律专业委员会,重点围绕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警调对接,组织专家开展专题研讨。多项对策建议被司法、执法部门采纳应用。
现在,上虞区已成立了医调会、婚调会、企调会等各类调解组织,这些调解组织都有或是律师或是法律工作者的法学会会员参与。“我们的目标就是构建多层次、社会化、全覆盖的‘枫桥式’矛盾调解体系,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一线。”上虞区法学会负责人表示。
上虞区法学会还为全区实施社会稳定“三色”预警管理标准化试点提供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依据,参与制订预警指标标准等。上虞区法学会推荐省、市、区法律专家协助建立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库,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该区法学会鼓励全区法学、法律工作者以“传承枫桥经验、创新社会治理”为切入点,积极开展课题申报和研究工作;并根据申报课题质量,给予每个课题500到1000元不等的研究经费资助。通过研究课题激励机制,提高了法学、法律工作者的学术意识和研究水平。
该会举办的主题征文活动也反响强烈,其中一篇征文获得“第八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优秀奖,另有一篇征文获第九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二等奖,还有多篇论文获得省市奖项。一些课题、论文成果被相关部门采纳应用,服务社会治理实践。
上虞区法学会拿出经费,通过举办检察官与律师辩论赛、青年律师辩论赛、“上虞法学”摄影作品征集等活动,提升会员素质,增强法学会吸引力、凝聚力。每季一期的《上虞法学》刊登上虞区法学界理论文章和法律经典案例,发送至上虞区所有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推进了“法治上虞”建设。对《上虞法学》创刊以来选登的185位作者的202篇文章进行评选,对优秀文章给予表彰奖励。
该会还组织会员、法律工作者通过微博、微信和热线电话接受群众的法律咨询,年均受理咨询300批次,并组织政法干警、党校老师、律师等走进学校、企业、农村(社区),累计开展法治宣讲活动700余场次。为群众提供依法解决矛盾纠纷的渠道和方式,赢得了群众的普遍好评。同时在重要节日,上虞区法学会组织法律工作者在城区广场等人流密集区域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将编印的《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十问》《法律服务指南100问》等普法宣传材料15万册分发给群众。
上虞区法学会负责人告诉本社记者,上虞区法学会要围绕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打造具有上虞特色、符合基层实际的工作模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