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时完成法律援助 “火速”助力农民工维权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法律援助。近日,农民工赵某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法律援助中心(以下简称法援中心)的帮助下,历时19小时,就拿到了石景山区劳动仲裁委员会出具的调解书,最终拿回了用人单位拖欠他的工资及报销款61636.59元。

 

临时申请 法援中心紧张准备

4月20日14时,北京市石景山区法律援助中心接到赵某申请法律援助的电话。赵某曾是北京某信息公司员工,自2019年6月起,公司一直拖欠工资,赵某不得已离职。

此前,因公司欠薪,赵某向石景山区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了劳动仲裁。开庭日期定为4月21日上午9时30分。临近开庭,赵某担心自己法律知识不足,不能有效维护自身权益,遂拨打12348法律服务热线求助,得知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可以申请法律援助,临时决定申请法律援助。然而,这个突然的决定留给法援中心的时间并不多。

法援中心工作人员接到电话后,意识到情况非常紧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律师资源相对紧张,面对时间紧急的案件,法援中心一边告知赵某尽快带齐申请法律援助需要的材料和根据案件需要准备的证据材料到中心办理手续,同时抓紧安排法援律师。

 

关键证据缺失 律师耐心寻找

4月20日16时,赵某到达法援中心,法援中心以最快速度帮赵某办理受理审批手续,同时安排提前到达的北京万贝律师事务所王俊霞律师帮赵某梳理案件材料。但对于要求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和保险款,赵某手里却无任何准备好的证据支持申请事项。

情况紧急,法援律师根据经验从申请事项出发,逐一询问赵某手里可能有的证据。比如工作的记录、打卡记录、微信聊天记录、工资发放流水、钉钉打卡记录,以及公司是怎么安排工作、怎么进行管理、怎么进行工资结算和票据等证据。

经过法援律师认真耐心的帮助和引导,紧张的赵某逐渐平静下来,按照律师的思路慢慢梳理,逐步从手机中查找证据,然后对电子证据截图打印,加上之前根据法援中心工作人员提示准备的材料,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梳理,证据逐渐充分完善起来。法援律师仔细梳理证据后,根据劳动仲裁委的要求制作了证据目录。

法援律师整理好证据目录并请赵某确认,提前交代开庭注意事项以及有关法律规定等事宜。一切准备妥当后,已是晚7时。

4月21日,法援律师提前1小时到达石景山区劳动仲裁委,再次对开庭资料核实确认,做好开庭前各项准备。庭审中,在律师的努力下,经仲裁庭主持,双方进行了多轮调解,最终单位愿意支付拖欠赵某的工资及报销款61636.59元。

当天11时,赵某拿到了仲裁委为双方出具的调解书,而此时距离赵某申请法律援助仅仅过去19小时。赵某对法援律师专业的法律服务表示感谢,同时也对石景山区法律援助中心急农民工所急、为农民工维权的认真态度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