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学法律工作者参与编写 企业应对外贸合同纠纷指南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4月17日,浙江省司法厅、省商务厅、省工商联和省律协联合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浙江企业应对外贸出口合同纠纷法律指南》,助力解决受疫情影响外贸企业面临的延期交货、买方取消订单等问题。
据悉,该指南由浙江省法学会中小企业法学研究会会长、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胡祥甫组织十余名律师组成的涉外团队编写,由中国法学会会员、浙江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崔海燕牵头实施。
该指南分疫情与不可抗力、疫情与情势变更、疫情背景下出口企业面临的主要纠纷及应对方式、对出口企业后续开展涉外业务的建议等几方面内容,针对疫情或其他不可预见、不可控制的突发状况,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应对机制,并为出口企业如何运用两项制度来防范法律风险和减轻损失提供专业应对意见。
崔海燕介绍,出口企业可以通过这份法律指南了解不可抗力制度在外贸合同中的适用及法律效果;了解情势变更制度在外贸合同中的适用及法律效果;疫情主要带给出口企业哪些挑战及如何正确应对外贸出口合同纠纷;针对疫情或其他不可预见、不可控制的突发状况如何建立有效的应对机制等内容。
胡祥甫表示,该指南的发布能够帮助浙江企业及早作出外贸出口合同纠纷的法律应对,防范法律风险,减轻或避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