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司法所长自编“抗疫广播”

 本报讯(记者汤瑜) “各位村民、各位来西天尾务工的朋友们,眼下正是企业复工复产阶段,我们要战‘疫’复工两不误,生产守法双兼顾……”这是全国模范司法所莆田市荔城区司法局西天尾司法所的全国模范司法所长郑淑娟自编自录的抗疫宣传广播。1个多月来,“抗疫广播”响彻西天尾镇的大街小巷,如催征战鼓,鼓舞士气,凝聚全镇战“疫”力量。


唤起全镇的抗疫意识

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后,郑淑娟响应地方政府“集结号”,顾不上家中3个年幼的孩子,提前结束假期返岗,投身抗疫第一线。她第一时间向司法所工作人员、全镇人民调解员和社区矫正对象发出战“疫”倡议书,并带头进村入户督导、排查疫情防控情况。

排查中她发现,很多群众不了解疫情防控知识,不配合政府落实卡点检测、隔离等防控措施,甚至有些人还利用疫情做出散布谣言、哄抬物价、欺诈消费等违法行为。为了维护特殊时期的公共健康安全和市场秩序,郑淑娟决定创新方式,广泛深入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涉疫法律知识。

她发挥“市理论宣讲专家”和“市朗诵协会会员”的优势,化身战“疫”宣传员和播音员,根据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当地村庄的实际问题,编写出《致全镇人民群众的一封战“疫”公开信》《疫情防控“十项措施”》《疫情紧急状态涉及的30种法律罪名》等10多篇接地气的抗疫劝导和法治宣传广播稿。

在传媒公司暂停营业的情况下,她将自家的卫生间密封,改造成录音棚;没有录音设备,她用手机进行实录。录音条件虽简陋,但郑淑娟对播音质量却精益求精。有时一个词、一个字发音或语调不够精准,她会一遍遍重录,经常在卫生间里呆上一两个小时。由于空间狭小、密闭、不透气,加上录播时精神高度紧张,冬天里她的额头和手心都在冒汗,有时握着手机都会打滑。但她还是坚持在夜深人静时一篇篇、一遍遍录播,只为每一台“村村响”广播都能及时传出最新的战“疫”声音,唤起全镇的抗疫意识和法治意识。


编写复工法治礼包

在企业复工阶段,由于西天尾镇辖区内有荔城区最早和最大的经济开发地块,即荔城经济开发工业园区,其中有规模以上企业55家。郑淑娟针对疫情期间的企业防疫管理,复工复产可能出现的劳资关系、厂房租赁、订货合同等纠纷,以及企业经营可能涉及的危害公共安全、制假售假、妨碍公务等违法行为,从医疗、民事、劳动、刑事等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全方位考量,整理、编写出《企业复工防疫法治“顺口溜”》《企业复工法律、政策解读》《企业复工需要防范的10类法律风险》等“复工法治礼包”。

同时,她还印制2000多份宣传海报、宣传手册和宣传单,在全镇各主要公共场所、各企业厂区、企业微信群张贴、分发、转发。并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网格员深入各村(社区)和工业园区,面对面向群众和企业员工宣传、解读。她把这套量身定制的“复工法治礼包”录制成宣传广播,利用宣传车在工业园区巡回、滚动播放,营造出“法治护航复工”的氛围,助推工业园区内规模以上企业100%有序复工。

在“抗疫广播”对政策、时情、法治的宣传和号召下,西天尾镇的干部上下一心,工作形成合力,群众配合支持,防控措施到位,取得了“零病例、零疑似”的阶段性战果。郑淑娟在司法行政战线上,用智慧、用担当、用普法的“好声音”,奏响了司法行政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