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课堂:考验的是学校,烦忧的是家长

    为了保证疫情下网上教学的质量,各大中小学校想尽办法,但如何让线上线下教学更加规范?如何让学生能够像身处学校课堂一样接受有质量的教育?如何减少家长负累和担忧?这些无疑考验着学校,也考验着相关部门在线上教育的指导力和掌控力。



  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国内所有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本该开学的学校因此延迟开学,不得以,学生开始在家上网课。

  从在学校学,突然转至在家学,一下子乱了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阵脚。那么,非常时期的在线教育应该如何做?多位老师以及业界专家给出了不同看法。

网课也是学校的一次实验课

  河南省郑州一中国际城中学是河南省一所比较有名气的学校。据该校相关负责人乃殿雄介绍,疫情期间,学校接到延期开学,学生在家上网课的通知后,也是费了一番周折,毕竟上网课学校也是头一回。

  为上好网课,该校利用最短的时间制定了《郑州一中国际城中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育教学和生活指导方案》,明确了网课教学定位,就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五育”并举,把网课作为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等同于在校上课,师生全员参与。

  网课由该校的教务处组织实施,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推进教学,教师按照课表上课,年级部具体落实。他们建立了网课教学平台,实行一班一个网上直播平台,同时与省、市电视教学以及网络、资源平台、社交平台互动互补相结合,由班主任负责管理与维护。

  网课教学方式基本与在校学习没有多少区别,也是每节课45分钟,并鼓励开展互动教学、学生质疑、教师答疑辅导等形式,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该校要求教师自觉遵守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同时要求上网课的教师选择一个相对安静、干净整洁的房间作为直播教学场所;每节课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考勤,班主任从早读课开始组织,并与家长一起监管,督促学生有效开展线上学习。

  该学校教务处连续出台了《郑州一中国际城中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育教学实施方案》第一版和第二版,从组织与领导、时间与学科、形式与途径、教材与要求、备课与上课、作业与辅导、建群与注册、考勤与考核等8个方面,为师生走进网课提供路径。

  该校各年级部要求学科组长根据本学期教学计划,提前统筹安排,合理分工本学科教师进行备课,制作PPT,布置统一的作业。教师按照年级部制定的课表和作息时间表,提前登录线上教育教学平台,用PPT课件,组织在线实时直播教学与辅导。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后,该校的网课保证了教学质量,并得到很多学生家长的认可。该校老师也很快在学生和家长中成了“主播”和“网红”,把线上教育教学演绎得风生水起。

网课具有“两面性”的影响

  据河南省郑州一中国际城中学问卷调查显示,近一半的家长和学生对疫情期间线上教育持赞成态度,中性态度的学生和家长有30%,不赞成的有13%。

  乃殿雄告诉本社记者,河南省郑州一中国际城中学虽然在此波网课操作中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但其实很多其他学校的家长和学生还是对上网课有抵触情绪的。

  一位江苏的学生家长丁浩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大家大都复工了,小孩在线教育基本上靠自己的定力——这个有点难度,爸爸妈妈不在身边,靠爷爷奶奶效果肯定打折,打印机、电脑等硬件,还有一些App应用软件对于老人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操作根本不熟练。”

  河南的一位学生家长朱珍告诉记者:“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如果家里是老人带孩子,上网课、交作业老人们应付不来,各种软件打卡、教学App。”

  邵琦是河北某中学的老师,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期她一直在利用网络给学生上课,她认为,目前的网课具有两面性的影响。

  网课的优点就是学生在家有家长督促,没有及时参加直播的同学可以看回放,所以学习时间比较自由,没听懂的可以一直看回放。

  但网课也存在着缺点,她认为,学生的课太多了,除了正常上课外,还有学生报的一些辅导课和课外课等,学生从早到晚都得看手机。她说,非常担心学生的视力。

  还有就是,一直线上上课,手机会发烫,耗电也很快,但是边充电边上课又很不安全,还有家里有好多孩子的,都要上网课,手机都轮不上。

  她希望学校应适量安排课,不要从早晨6点晨读安排到晚上10点,这样孩子的身体吃不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早前就对网课进行了部署,主要是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补充和整合进行网上教育,国家为了保护孩子的视力,对每天在线上网课的授课时间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具体落实中,很多学校并没有最终落实。此外,因为孩子停课不停学,各种机构也将各种课都搞成了在线学习,而且在线学科学习,不管学生适不适合。另外,有的地方存在形式主义。相关部门规定,学校不能强制要求所有老师都上直播或者录播课,这主要是对老师的网课录课经验有要求,但很多学校还是要求所有的老师都去给学生上课,这个就很难保证课程质量,授课的一系列问题也都会出现和存在。所以,关键问题就是要对在线教育要有一个合理的理解。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各学校利用好已经拥有的在线资源进行整合,然后推荐给学生使用,学校的老师主要是负责做好停课不停学的规划,适当作一些在线的答疑辅导,家长主要是起到监护作用,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目前的情况明显违背了教育部门的相关指示精神。

  乃殿雄也指出,单就“停课不停学”工作的教育公平而言,当前最需要面对的是,贫困户学生最基本的在线教学用具,偏远住户学生最基本的网络条件,还有留守儿童、孤儿,以及那些在战疫一线的父母无暇照顾、陪伴和指导的孩子,这些都必须纳入政府的职责范围之内。

  乃殿雄还说,既然选择将教育形式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就应当为学生考虑周全,确保他们能在学习质量不下降甚至有所提高的情况下上网课。例如,此前上网课时,有不少学校和老师要求学生把题目打印出来,手写作业拍照给老师批改,令没有打印机的家庭颇多抱怨,有人为打印花去数百元,这显然是毫无必要的。

  而且,设备只是网课准备的一部分,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效也是需要考虑的。此前有家长表示,上网课要求每日打卡,忙于行政性事务,孩子并不能学到什么内容,这种繁琐签到模式应该被更高效简洁的方式所取代。

  此外,在无法面对面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学生的听课效率,如何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讲课方式和教学内容,都是需要探索的问题。

网课内容监管不能缺席

  江苏的学生家长刘伟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孩子自从不去学校上学,背课文的时候都是躺在床上的,他从自身情况得出的结论就是:“老师不能心无旁骛的教,学生不能心无旁骛的学。”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疫情期间,全国的许多学校,在网课上想了很多办法,开发了许多教学方案,但全国并没有一个整体的规范,特别在如何监管学生学习状态上,很难。

  乃殿雄还表示,对于体制中的教育系统,如中小学、大学的教师,“线上直播教学”是不小的挑战。之所以有家长对目前网课不太满意,他认为是两个主要原因导致:一是绝大多数的教师,并未有直播或线上教学的经验。在其大学期间,职业培训时,很可能没有“线上教育”的相关训练。二是教师在课程制作时,会因为“准备课程材料”、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设计”、与家长配合做好孩子的“时间管理”“价值树立”,以及学习质量检验等方面原因,都区别于线下的课堂教育,从而有可能导致教学结果的不理想。

  乃殿雄进一步表示,在学校的线下课堂中,教学的过程就是以“完成知识能顺畅的传递”为目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制作,老师把课讲得更精彩、更清楚明白就行。但是现在并不是在课堂中上课,而是在线上。你不知道有多少学生是躺在被窝里学习,或者一边学习一边吃零食,又或者学了20分钟已经睡着……在线上教育中,却是“以学生为中心”,相对于“课程讲的是否明白,是否清楚”(当然不排斥“老师讲的更明白”),教师更应该及时了解“学生是否真的学明白了”。

  河南民办教育共同体理事长王红顺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开学不返校、在家不停课”的上网课浪潮中,一线教师自主研发与实施了许多“疫情、生命、责任、爱国、家务”等主题校本课程,这种做法值得肯定。但他也发现,这些课程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存在明显瑕疵。比如,有的所选例子真实性存疑;有的介绍防疫流程、方法不科学;还有的科普、心理疏导讲座存在明显科学性错误,甚至有些观点与政策法规抵触……

  王红顺指出,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班本课程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需要较高专业素养,要对课程主题、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内容、课程流程、课程评价等全流程进行科学论证、优化,同时也要报学校课程评审委员会审查、备案,待评审通过才可实施。

  王红顺说,这种无门槛、泛滥,人人可随意开发、播出课程,是课程开发随意化、自由化的表现,可能会出现“好心办错事”的情况,同时也违背了国家课程报备审批审查相关要求,若不及时监控,后患无穷。

  “所以,相关职能部门、学校一定要有责任担当,学校对网课内容监控不能缺席。”王红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