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疫情大流行背后
医务人员短缺、医疗系统危机重重
自3月以来,欧洲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恶化,其中德国、法国、意大利尤为严重。为何在中国采取有效措施为世界赢得防控时间的一个多月以后,这些国家仍发展成为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震中”?对此,记者采访了身处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部分华人,探寻其中答案。
自3月以来,欧洲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恶化。世界卫生组织(简称世卫组织)近日表示,这里已成为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震中”。其中,截至3月18日,法国确诊病例近万,德国确诊病例破万,意大利更是早已超3万。三国数据在欧洲国家中居高不下。
此前,欧洲防疫措施在国内一直备受批评。对此,德意法三国华人向记者讲述了他们所见到的当地真实情况。
疑似感染难检测
3月12日,家住德国巴符州的柳晨和丈夫感到身体乏力,并伴有零星干咳。经几日不见好转,他们拨打了家庭医生的电话。后者在获知情况后,迅速拒绝了检测要求,表示目前进行选择性筛查,优先检测高风险人群。柳晨夫妇转而尝试拨打卫生部门的热线电话,却屡屡占线。于是他们又联系私人实验室,但对方说,由于近期接到太多检测订单,已超出实验室承受能力,不再接受新的检测。
好在最终,他们通过家庭医生,联系上另一家私人实验室,自费进行了检测。
实际上,检测难在德国并非疫情加剧后出现的新问题。2月下旬,在该国确诊病例仅有20余人时,柳晨所在德国华人微信群中,就有人控诉,孩子发烧但未去过意大利、中国武汉等疫情严重的地方,卫生部门竟不予检测。
当地医生证实了这一点,她告诉柳晨,通常只有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获得检测:第一种情况是出现发烧、干咳等相关症状,并在发病前14天内有确诊病例接触史或病毒危险区逗留史,二者缺一不可;第二种情况是CT拍片后,医生诊断为病毒性肺炎,且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性。
“但在德国,拍CT需要预约,无法确定何时能够安排上。”柳晨说,通过这种方式及时检测几乎不可能。因此,医生判断是否符合检测标准,以有无确诊病例接触史和疫区逗留史为主要依据,这一标准的使用在德国疫情发展初期尤其普遍。
同样,在法国,据《北方之声报》3月17日报道,轻症或无症疑似病例想要获得检测,需要有确诊病例接触史或疫区逗留史。
此前,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2019冠状病毒疫情代表通报会上指出,如果无法阻止病毒传播,也可以减缓传播速度,并保护医疗机构、养老院和其他重要地区,但前提是对所有疑似病例进行检测。
然而这一点在德国、法国显然无法实现。被中国网友誉为“德国钟南山”的Christian Drosten在3月初接受北德广播NDR访谈时坦言,由于全球范围内实验室试剂供不应求,德国的实验室测试能力已经达到极限,无论是人力还是仪器,都无法满足对所有无症或轻症患者的检测,甚至区域性的抽样检测也难以做到。
同时,就职于巴黎皮提耶萨尔佩特里尔医院的急诊医生Quentin Delannoy也向媒体表示,由于疑似病例过多,无法逐一检测,即使居民拨打卫生部门热线电话,也只能告知其自行居家隔离。
有限的防护措施
目前各国出现众多的疑似病例,与早期相对宽松的防护举措有关。其中,出门不戴口罩可以说是最令国人疑惑的“欧洲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地舆论氛围有关。欧洲各国有关部门都向公众宣传,健康民众无需戴口罩。Christirn Drosten曾多次向媒体表示,健康人士戴口罩的作用在于防止手触碰面部,尤其是口鼻。各国专家普遍认为,在医院或实验室条件下,FFP3口罩(防护能力相当于国内医用N95口罩)具有病毒防护作用,但这一级别以下的口罩则防护能力有限,相比普通人,病患佩戴口罩防止飞沫喷溅的作用更大。
法国有关部门则明确向民众表示,未生病不要戴口罩。2月末时,法国就推出政策,只有出具医生处方才可购买口罩。
留学意大利米兰的路文说,同学家长中有医护人员,也告诉孩子,只有患病才需要戴口罩。
在这样的宣传下,民众对此颇为宽心。多地华人反映,即使到了疫情异常严重的今天,公共场合依然少有人戴口罩。
最早采取封锁政策的意大利,执行效果依然堪忧。3月7日晚,路文得知,她所在的伦巴第大区将于8日零时实施封锁。她害怕了,之前所买的机票正是8日的航班,尽管几乎不抱有能离开的希望,她还是决定试一试。
3月8日早上,她和朋友出发赶往米兰机场。但没想到,一路上畅通无阻,没有关卡阻拦,一切如常。到了机场,她发现工作人员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只有外国人戴着口罩。”路文说,直至上飞机,都无人对乘客进行健康检查。
位于法国卢瓦尔河谷区的南方告诉记者,公交上常见到当地人用围巾甚至浴巾遮面,掩住口鼻。
在德国疫情最严重的北威州,杜维说,同事们都已经认识到新冠肺炎并非普通流感,而大家防护的主要方式是,避免握手,并保持开窗通风。
“意大利餐馆里相邻的桌子都被摆放成间隔1米以上。”路文回忆封城前夕,服务员还会拿根长1米左右的意大利面横在自己与顾客之间,以防靠得太近。
3月10日起,一些超市开始限流,并要求顾客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当地居民在超市外排起了长队。而现在,已经有路人开始戴口罩,但依然是少数。”成长于意大利的椿子说。
另外,在居家隔离条件上,多地都存在执行不严的情况。南方回忆,2月下旬,意大利疫情暴发后,当时从意大利北部度假归来的同学也未见隔离,直接回学校上课。法国永嘉华侨联合总会第一副会长刘大海告诉记者,3月17日之前,法国国内人员流动几乎不受限,许多疫区归来人员都未见隔离。
德国各地则出现了标准不一的情况。柳晨说,严格的,如确诊病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被要求隔离;而执行较为宽松的,如当地有户人家去意大利旅游,仅留下女儿在国内,他们回国后需要居家隔离,但女儿由于未去疫区,仍被允许去学校上课。
此外,随着疫情不断加剧,各地华人都注意到,有关部门不再公布传染链具体信息,包括新冠肺炎患者确诊前去过哪里、因何感染等。
防疫背后的医疗系统危机
如今,欧洲多国都已升级防疫措施。法国卫生部下属卫生总署署长于3月14日宣布进入防疫工作的第三阶段,德国也进一步限制民众公共生活,包括关闭公共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暂停宗教聚集活动,限制医院探视等。
但这些举措看起来似乎姗姗来迟,不少网友难以理解欧洲各国此前的防疫措施。为何在中国向世界展示了病毒的极强传染性后,欧洲国家依然看起来漫不经心?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热带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医学研究中心Tropical Institut的专家对民众的解释或许能反映一些国家的防疫逻辑。1月下旬,专家告诉柳晨,疫情必定带来一定社会波动,他们的方法是,尽力将这条曲线拉长,使波峰相对平稳,避免波动剧烈,以保证社会各系统,尤其是医疗系统的平稳运行。
法国总理则更明确地表示,法国政府的目标之一是避免医疗资源被挤兑。
也就是说,这些国家在疫情发展初期保持观望,审慎采取措施,重要目的是避免引发群众恐慌,大量涌入医院,导致医疗系统崩溃。这一考量的背后,实际反映出欧洲长久以来的医护人员短缺的现实。
这一问题在近两年来愈加严重。法国医生由于医院人手不足造成超负荷工作,频频发起罢工行动。至今年1月中旬,据外媒报道,逾千名法国医生辞职以抗议公立医院预算过低、人力短缺问题,相关罢工活动仍未停止。
德国的医护人员短缺程度同样不轻,甚至严重到一度通过从外国引进医疗人员。2019年,德国联邦就业局称,仍有三分之二的医疗机构存在人手不足的问题,医护人员短缺人数在12万至20万之间。
在意大利,医学联合会Anaao Assomed则多次发出警示,全国正处于严重的医疗系统人力资源危机中。一方面是受2019年实行的新预算法中鼓励退休的政策影响,越来越多医护人员因退休而离职,专家估计退休曲线将在2018年至2022年到达顶峰。
另一方面,新入职医生数量远远无法补充退休留出的空缺,意大利国家健康观察站科学主任Alessandro Solipaca于2019年公开表示,近年来国内许多地区公共卫生系统的新职员与退休人员之比低至25%。
与此同时,各国医疗队伍的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该问题在2019年依然未得到缓解。法国医师公会理事会数据也显示,2017年,60岁以上的高龄医生占近半数工会注册医师,作为中间力量的青年医生仅占约三分之一,相比10年前下降了22%。近年来,该趋势仍然未见扭转。
这些问题都降低了各国医疗系统对疫情冲击的承受能力。
而更糟的是,每年秋冬是欧洲多地的流感季。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几乎迎头撞上自2019年入冬以来的流感。这一定程度上使得欧洲一些国家的医疗系统留给新冠肺炎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更加有限。
德国相关专家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疫情的持续扩散,准确及时地追踪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如今对传染链的密切追踪几乎不可能。
法国传染病专家Xavier Lescure也指出,将宝贵的资源用于摸清传染链在某些地区已经没有意义。
此外,还应当注意到,在部分欧洲国家,地方对于中央政府防疫措施的执行能力有限。意大利安科纳德尔马其理工大学社会学和经济学教授Giovanna Vicarelli近日向媒体指出,意大利卫生系统的高度区域化是其防疫措施缺乏凝聚力的重要原因。在公共卫生事务上,各大区高度自治,中央政府仅能给予建议和监督,这也是为何意大利迅速采取了相对强硬的防疫措施,效果却依然有限的原因。而与之有着类似结构的德国,显然对此更加谨慎。
尽管如此,随着确诊病例的不断上涨,医务人员紧缺状况逐渐加剧。Xavier Lescure向媒体表示,相比床位,应对疫情的限制因素在于医护人员。
而在德国疫情最严重的北威州,据德国一家医学专业报报道,从3月2日晚上开始,该州有确诊病例接触史但无症状的医生将取消隔离,继续工作。当地华人李珏告诉记者,这一时期亚琛工大附属医院一护士感染新冠肺炎,共有45名人员与之有过密切接触。当地卫生应急小组认为,将这些接触者全部隔离,会导致医院的一些部门瘫痪。无奈之下,他们决定安排没有出现症状的医护人员继续工作。柳晨说,她所在的巴符州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医院部分医护人员曾在无防护下接触新冠肺炎患者,决策者为了保证医院继续运转,做出了同样的指示。
同时,各国都在努力扩充现有的抗疫医疗队伍。柳晨的一位医生朋友原本处于育儿假期,目前已收到了医院的召回要求,做好了复工准备。另一名供职于柏林某大型医院的非感染科医生朋友,近日也收到单位邮件,随时待命进入抗疫一线。邮件中还指示医生随身携带身份证件,以便开具医院证明,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区域和道路封锁。
法国、意大利也陆续召回退休医护人员,法国还安排医学生进入医院和急救中心帮忙,以此缓解人员短缺的问题。
(文中柳晨、路文、南方、杜维、李珏、椿子均为化名,丁宇宁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