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法院发布涉老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面对专业性强且种类繁多的银行、保险、证券业务,老年人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薄弱,在金融消费中往往成为弱势群体。近日,北京西城法院召开“涉老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线上新闻通报会。28位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代表、社区居民、媒体记者近200人通过“视频连线+微信群直播”的方式全程参与活动,活动全程通过“一直播”平台直播。

据西城法院金融街人民法庭副庭长甘琳介绍,近3年来,西城法院共受理涉60周岁以上老年金融消费者纠纷案件1043件。其中,涉银行卡、储蓄存款合同纠纷案件365件,涉金融借款合同案件204件,涉保险纠纷案件31件。疫情期间,受理涉金融产品消费案件84件。

发布会现场,西城法院法官以实际案例形式向居民介绍了金融理财消费中的各种法律风险。

甘琳建议金融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专门的金融服务,在销售金融产品时尽到适当性义务,开发真正适合老年人的金融产品。建议老年金融消费者应谨慎挑选金融产品或服务,签字前应充分了解产品及合同文本内容,提高维权意识增长金融知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投资,同时也建议纠纷解决机构在处理涉老年人金融消费纠纷时应考虑到老年人自身特点,注重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问题,注重调解方案的可操作性和社会效果。

近年来,西城法院积极构建“大金融”审判格局,致力于将金融街人民法庭打造成为“金融审判实务平台、金融司法研究平台、金融风险发布平台”。据西城法院副院长刘玉民介绍,西城法院通过五大举措妥善审理涉老年金融消费者纠纷案件:一是建立快速解决涉老年金融消费者纠纷的绿色通道,对此类纠纷中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简单、双方争议不大的通过速裁机制快速审理解决。二是建立专人审理涉老年人金融消费案件机制,选派调解经验丰富、工作耐心的法官对此类案件进行集中审理。三是完善金融犯罪线索移送协调机制,在此类纠纷中发现金融犯罪线索后,迅速移送至公安机关进行处理。四是完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积极与辖区内的金融行业和专业性组织对接,探索形成具有特色的金融案件行业调解工作机制。五是加强对涉老年金融消费者纠纷的调研宣传工作,充分运用司法大数据定期发布风险信息,通过司法建议、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向金融机构、社会公众提供预警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