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四个“医、警家庭”的坚守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湖北,有不少奋战一线的警、医家庭,他们不只是母子、夫妻,更是一路同行、并肩作战的抗疫战友。他们有个共同心愿,就是,“期待春暖花开,期待阴霾散去,期待平安归来!”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湖北,有不少奋战一线的警、医家庭,他们不只是母子、夫妻,更是一路同行、并肩作战的抗疫战友。
医、警母子投身抗“疫”一线
“妈,您忙吗?我在出警,有个群众上吐下泻,他怀疑自己被感染……”柳璇在电话中向荆州市中心医院56岁的护士陈瑶咨询。
“这种情况可能是饮食方面的问题,让群众不要担心,随时关注发热和咳嗽情况。你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2月27日上午,陈瑶刚巡查结束,就接到儿子柳璇的电话。
陈瑶负责6个病区,30多个病人,在院的也都是重症病人。
“怎么了?没事吧?”挂掉电话,一旁同事关心地问道。
“我的警察儿子,在抗疫前线救助群众,找我咨询点问题。”陈瑶笑着说,言语中充满自豪。
32岁的柳璇是荆州市公安局沙市区分局立新派出所民警。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荆州中心城区高速公路实行交通管制,立新派出所需抽调多名民警,前往二广高速荆州中互通处执勤,柳璇挺身请战。
二广高速荆州中互通处,四通八达,是通往武汉、宜昌、襄阳等地的交通要塞,是防止疫情蔓延至荆州的第一道防线,更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核心卡口。
卡口执勤要克服工作时间长、户外温度低、检查任务重等多种困难。柳璇在执勤点一站就是8个小时,对来往车辆有序检查,并协助医护人员做好检测、诊疗、登记工作,每天检查过往车辆千余台,进出人员近两千人。
“眼下,抗疫进入关键期,尽管高速上车辆减少许多,但我们不能疏忽,不能漏掉一辆车。”示意停车、敬礼、检查相关证件、核查人员信息……这一连贯的动作,柳璇每天要做数百次。
在前线坚守的日子,柳璇始终牵挂一对女儿。去年9月,一对双胞胎女儿出生,就在孩子最需要照顾的时候,一家人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战“疫”前线。
柳璇的父亲是一名公务人员,也在一个社区门口执勤,从春节到现在一家人已经一个多月没在一起了,有空的时候只能打电话或视频聊天。
目前,柳璇的妻子和两个孩子都暂住其岳母家。尽管岳母家离他单位不到300米,但为了家人安全,他还是选择住在派出所里。每天执勤交班后,柳璇都会透过窗户看看还在哺乳期的双胞胎女儿——这是他每天最期盼的时刻。
好几次看到窗外的父亲,两个女儿咧着嘴一阵乐,柳璇所有的疲惫都在此刻烟消云散了。
夫妻俩同屋“分居隔离”
唐蓉是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护士。疫情发生以来,她在病房里,每天与同事轮班照顾几位生活不能自理的重症患者和3名发热患者。她的爱人黄维是荆州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联合派出所民警,在封闭隔离小区外,每天巡查值守。即使回到家,夫妻俩仍然要“分居隔离”。
“这是我的手机号码,有事随时联系。”2月15日,荆州境内暴雪骤降,一辆闪着警灯的警车穿梭在居民小区。黄维和同事徐轲,冒雪巡查隔离封闭小区,提醒值守的防疫人员做好管控工作。
黄维所处的辖区,有8个小区出现确诊病例,均按照要求封闭隔离。除了每个小区一名责任民警外,他和徐轲负责机动巡逻,全天候巡查。
唐蓉所在的病区收治的都是确诊和疑似病例,整个病区都是隔离状态。每天处在病区,手套、口罩、防护服……唐蓉全副武装。为了节约医用物资,她只能少喝水、少用餐,尽量不上厕所。
每名患者的病情各不相同,医院都制定了不同的治疗方案。打针、换药、巡查,就连患者吃饭、喝水都是医护人员照顾。一天下来,病房里的呼叫机响不停,唐蓉连坐下来的时间都没有,累得腰直不起来,忙的时候,顾不上吃饭。
为了减少感染风险,唐蓉数不清每天要洗多少次手,短短几天,原本白嫩的一双手布满了一道道血口。回到家,丈夫看到妻子手上的伤口,想上前帮她擦点药,却被妻子拒绝,“离我远一点,免得感染了。”
黄维心疼得泪眼婆娑,唐蓉笑着安慰道,“不疼,很快都会好起来。”
出于保护,她决定与丈夫吃住分开,暂时“分居”。
一个住客厅,一个睡卧室,两人只能隔着墙诉说一天的工作。
坐在沙发上,黄维的手机响了,微信视频里是6岁的女儿惠子。
从大年初一开始,黄维和妻子都在抗疫一线,女儿就托付给了岳母,每天的温馨时刻只能靠手机视频看女儿。
“爸爸妈妈,我什么时候能回去啊?”女儿第一句话,让夫妻俩不知道如何回答,只是一个劲地说“快了,快了!”
“我可以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脸,8点钟开始上课……”或许是太想念父母,女儿滔滔不绝地讲着最近发生的事情,孩子突然间懂事,让他们欣慰也心疼。
黄维记得上一次见面,还是十几天前,他给岳母送米和菜。由于小区封闭隔离,一家三口只能隔着小区栅栏短暂相聚。告别时,女儿还大声说了“拜拜”,等夫妻俩一转身,女儿开始号啕大哭,声音越来越大,他们只能强忍眼泪,径直往前走,头也不敢回。
“等打赢这场战‘疫’,陪女儿看春暖花开。”黄维和妻子这样约定。
奋战27天晕倒在岗位
不愿告诉妻子
2月20日,松滋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申晓涛和往常一样,到松滋市城区白云路交通管制点上岗执勤。这天,是他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的第27天。
申晓涛的妻子李博是松滋市人民医院护士,自疫情发生以来,她在医院的新冠肺炎重症病区护理患者。
此前,他们忍痛将刚满周岁的儿子送到姥姥家,一家三口在3个据点,分别“隔离”。
“湖北新增确诊病例已经明显下降,我们再加把劲,一定赢!”一见到同事张家满,申晓涛就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每天关注疫情动态,成为他的必备功课。李博坚守在重症病区,看护十多位病人,那是与病毒较量的最前沿,也是申晓涛最挂念的地方。
申晓涛是白云路交通管制点的责任人。白云路是高速公路,也是一级公路进入松滋城区的主要路口,车流量较大。他和同事每天在这里值守10个小时,既要保障物资运输车辆、医疗车辆顺利通行,又要劝返出行的居民。
虽说随着防控工作进一步升级,车流量已有了明显减少,但在申晓涛看来,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有所松懈。
当日上午10时,连续工作和长时间站立让他感到有些乏力和眩晕,过度劳累导致他血糖降低,突然休克,晕倒在执勤点上。张家满冲上来一把扶起他,要将他送往医院。申晓涛坚持不去医院,补充了糖和水,逐渐缓过劲来。中队长杨雪峰命令他,马上回家休息,并叮嘱他给妻子打个电话,但申晓涛摆摆手说:“别告诉她。”
在丈夫眼里,妻子身在一线,除了高强度的工作,心理压力也很大,自己对她只报喜不报忧。
申晓涛每天都会抽时间与李博视频通话,“注意安全”是他们对彼此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这次在执勤点晕倒,申晓涛不愿告诉李博,怕她担心。“家里一切有我,你只负责平平安安回来。”这是申晓涛对李博的期待。
2月17日,是儿子瑞瑞周岁生日,也是妻子到重症隔离病区的第一天,申晓涛在朋友圈记录了这个特别日子:“小宝贝满周岁了,只能隔窗看一眼,大宝贝也要剪头发出征了,加油吧,期待春暖花开,期待阴霾散去,期待平安归来!”
他守“火神山”
她战重症隔离区
疫情袭来,燕占飞、铁肖会这对警、医伉俪,将两岁半的儿子小芒果交给父母照顾,毅然投入抗击疫情一线。夫妻俩是高中同学,老家都在河南安阳,读大学时他们确定了恋爱关系。
1月23日,武汉实行更严的交通管控之前,燕占飞就一直在武汉市公安局蔡甸区分局新农派出所值守。
1月24日开始,铁肖会投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治疗护理工作。从轻症确诊患者病区到重症隔离病房,她都参与护理。
“你被局里选定为火神山医院警务室责任民警。抓紧准备一下,下午警务室挂牌,相关工作要全面启动了。”2月1日一大早,新农派出所副所长杨小峰通知燕占飞。
在领导眼中,燕占飞有处置涉医案事件的丰富经验。在担任社区民警期间,他曾一个月时间里处理了30余起涉医案事件。
此前,燕占飞和同事已经在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周边巡逻、维护秩序,并参与警务室的筹建工作。火神山医院警务室挂牌后,他忙得最多一天走了3万多步。
期间,趁着换班的间隙,燕占飞跑到超市买好食材,送回家里。
“你到家时不能进门,所有物品都要放在门口用酒精消毒静置20分钟后才能拿进家门。”手机里,铁肖会一再叮嘱,“我俩都是高危人员,得避免交叉感染,保证家里老小安全。”
敲开门,放下东西,燕占飞转身准备离开。听到儿子大哭起来:“爸爸抱抱……”
他只能一边安慰,一边倒退着走进电梯。
在重症监护病房,铁肖会同样忙碌着。除了基本的医疗护理外,她还要为重症患者喂水喂饭,还要随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有些患者症状转轻,她很开心;有些患者的病情急剧恶化,她很难过。作为医护人员,铁肖会只能尽自己所能为他们减轻痛苦。
2月13日下午,得知首批治愈患者从火神山医院出院的消息,铁肖会拿出手机与爱人视频:“春天来了,我相信我俩很快会回家团聚。”
“我现在就盼望疫情赶紧过去,可以摘掉口罩,和你看一场电影,带着家人孩子吃顿大餐、逛逛公园,呼吸新鲜空气……”燕占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