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县法学会联动探索“一县一品”创建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李先福) 在县级法学会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浙江省宁波市法学会自2017年起,在全市法学会系统持续开展“基层建设年”主题活动,探索“一县一品”创建工作,通过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县级法学会建设,目前已基本实现工作有保障、学术活动有开展、法律服务有延伸、典型培育有成效,“一县一品”各具特色。



立足当地、研究当地、服务当地

“县级法学会建成后干什么、怎么干?市法学会通过对区县(市)法学会逐个深入调研,制定了以创建‘一县一品’为重点的‘基层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宁波市法学会负责人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这个实施方案就是以服务基层中心工作、服务基层群众、服务基层组织为主要内容,实行清单式管理,制定活动目录,明晰各类各项活动的形式、内容、具体要求和时间节点,分阶段、分步骤指引县级法学会开展活动。

宁波市法学会指导县级法学会“立足当地、研究当地、服务当地”开展“一县一品”创建工作,指定专人负责,精心组织落实。在宁波市法学会理事扩大会议上,市法学会会长部署动员,提出要求,压实责任。


市县两级联动,考核营造氛围

宁波市法学会把帮助县级法学会解决困难与开展“一县一品”创建工作结合起来。目前,各县级法学会均实现了场地人员、经费基本有保障,人才队伍和制度建设逐步完善。

宁波市法学会还组织县级法学会赴省内先进地区调研学习,提供全国各地法学会典型经验、做法等材料,帮助县级法学会找准突破口。

在重点指导镇海区积极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打造特色品牌,受到中国法学会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的情况下,宁波市法学会以镇海区法学会这个典型“引路”,指导各县级法学会在法律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第三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方面探索“一县一品”创建工作。

近三年来,每年年初宁波市把各地落实基层建设年活动情况纳入对县级党委政法委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围,设定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细化考核分值,按各地得分情况确定年度优秀单位,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每年年底召开全市法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对各地工作总结梳理,交流借鉴。针对“一县一品”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逐一点评分析,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要求各县级法学会着力思考“提升什么”和“怎么提升”的问题,制定上报时间表和任务图,并由专职副会长带队,有计划有重点深入基层法学会调研指导督促工作,推动平台、机制、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县一品”各具特色

现在,宁波市各县级法学会“一县一品”创建工作各具特色。宁波海曙区引入社会资源,借助第三方力量,探索普法新模式。江北区开展法治宣传“进高校”“进军营”活动,提供免费法律服务。镇海区设立专家调解室和调解示范点,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北仑区建立法治教育基地,开展社区矫正、拓展法治教育平台,推进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鄞州区以“打造信息化应用平台、完善制度化评估体系和确立规范化流程”为重点,参与社会风险评估。奉化市在浙江佛学院宗教普法示范点建立法治宣传阵地,提升宗教界人士法治素养。余姚市通过加强阵地(点位)建设、构建宣传平台、打造教育基地,深化“阳明心学”宣传。慈溪市组织律师会员开展企业法律体检,整合“网格”法官深入基层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宁海县举办法治讲堂,打造特色法治宣讲品牌。象山县组建十大讲师团,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年龄特点,开展“你点我讲”菜单式“法治进校园活动”。

为带动县级法学会“一县一品”创建工作,宁波市法学会还搭建平台,在鄞州、象山、宁海等地举办学术沙龙,指导县级法学会因地制宜自主开展形式多样的实务研究,动员各地积极参与各层级学术活动。

同时统筹协调全市县级法学会依托当地资源,全面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和法治宣讲活动,每年上下联动举办10余场基层法治宣讲报告会。

2019年3月,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法学会会长王昌荣到镇海调研,作出“学习镇海经验,加强县级法学会建设”的重要指示。宁波市法学会协助省法学会在镇海召开全省基层法学会工作推进会,宁波市法学会和镇海、北仑法学会作大会交流。镇海区法学会2019年荣获“全国法学会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今年宁波市法学会继续以落实省法学会‘基层法学会工作推进年’活动部署为主线,以‘一县一品’创建工作为重点,推动全市基层法学会工作创新发展。”宁波市法学会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