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轮疫情相关法律问题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通讯员胡晓峰) 近日,由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海仲)、中国社会科学院海洋法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邮轮疫情相关法律问题线上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顺利举行。研讨会得到中国海商法协会、中国船东协会的大力支持,来自立法、司法、行政、仲裁、学术、律师、企业及媒体方面的50余名代表应邀在线参加。与会嘉宾围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邮轮行业所涉各项亟待解决的法律理论和实务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中国海仲副秘书长解常晴为研讨会致开幕辞。她表示,我国邮轮经济正处谋篇布局的起步之时,此次国际邮轮疫情处置过程中凸显的典型法律问题特别值得我国航运和法律界深入研讨,相信研讨会对推动我国相关立法、政策出台、司法仲裁审判、学术研究以及行业实践操作的完善和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次研讨会专家发言环节共分为4个议题,分别为“日本有无国际法义务”“各方的责任”“费用承担和赔偿、补偿问题”以及“政策建议”。应邀在线参加的代表围绕上述四个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在会议总结环节,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海仲仲裁员郭萍用5个“之最”高度评价本次研讨会:邮轮疫情话题随着媒体的报道和发酵,引发了广泛关注,为“最引人关注”;会议通过网络连线方式举行,为“最特别”;主办方将多领域的专家会聚在一起,为“最专家”;主办方组织会议的速度“最迅速”;议题涉及国际法和国内法、国际人权法等多层次多维度的问题,为“最复杂”。
对于本次研讨会的成果,大连海事大学教授、中国海事政策法规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陈鹏表示,议题设置环环相扣,使参会者受益匪浅。他表示,研讨会针对日本有没有接收邮轮的义务达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对于日本应对的措施是否适度仍有分歧。他提出,此次事件不能按照平常思路去考虑,应按照战时管理,多考量法律因素。邮轮疫情有关国家安全问题,涉及部分人权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冲突,在重大利益面前,要注重大利益和小利益的统筹。他希望中国海仲未来可以给法律界、实务界搭建更多探讨平台,提供更多交流机会,继续推动我国港口和邮轮行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