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法院干警投身志愿服务
这是一群来自杭州法院的法官、执行员、书记员……在疫情防控中,他们成了小区代购员、防疫宣传员、卡点执勤员、高速公路测温员……他们在志愿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们是一群来自杭州法院的法官、执行员、书记员……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他们成了小区代购员、防疫宣传员、卡点执勤员、高速公路测温员……
在这场疫情战役中,他们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连续奋战在防疫一线,为共同打赢这场阻击战奉献自己的力量。
员额法官高速公路测体温
有着近30年党龄的杭州富阳法院员额法官姜文宪,坚守司法事业三十载,2019年荣获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荣誉天平”奖章。疫情发生后,他主动到社区参与一线值守工作。
1月28日晚上,姜文宪看到单位微信群中征集党员干部志愿者的通知,他顾不上连日值班的辛劳,第一个回应:“在家坐着,不如出来干着,这样心安。”
2月3日,姜文宪原本被安排在11:30—14:30期间到社区值班,但当天上午接到通知,他被安排到高速公路卡点进行三班倒的防疫排查工作,须在14:00到医院接受培训,且被安排在当晚24:00—次日8:00值班。
接到通知后,考虑到时间冲突,姜文宪及时与同事更换值班时间。当日吃完午饭后,他先是到医院参加岗前培训,然后赶回社区参加17:30—20:00期间的值班工作,接着马不停蹄赶往高速公路开启夜班模式。
凌晨时分,遭受疫情袭扰的城市更加寂静,但随着返程高峰的到来,高速公路上的车辆依然川流不息。每一辆车驶到关卡,姜文宪都忍着疲惫,拿着体温测量仪跑上前,做好车内所有人员的体温测量工作。若遇到体温超过37.2°的人员,他一边安抚对方,一边让护士前来再次测量……
执行员变身 “小区代购员”
“我去对面超市买水饺和面包,一会儿就回来。”
“小伙子,没有出入证不能出去,你需要的食品,我可以帮你去买。”
日前,滨江法院执行法官倪寿波成了该地凤凰苑小区专属“采购员”。
不仅如此,倪寿波还在小区门口与保安一起负责对出入人员的管理,测温、查验通行证、核对身份证、检查后备箱,每项工作认认真真,有条不紊。
作为志愿者在小区驻点管控的小组长,倪寿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这里的门都要封住,只留一个门进出”“先查证件再放行”“你负责量体温,他负责检查证件,大姐负责登记……”
2月9日,杭州不少企业开始复工,大量员工陆续返程。绝大多数租户提前与房东、社区取得联系顺利入住,也有少许人被拒之门外。
当天上午9点,一名值夜班归来的小伙子在小区门口哭诉:“单位证明不符合要求不准我进入,去社区两次没能盖章,被挡在门外两个多小时了,饭都没得吃……”
倪寿波发现这一情况,拿出车中的饼干和牛奶,递给小伙。耐心交流后,他了解到社区不给小伙盖章证明是因为单位证明上缺少领导的姓名、身份证等信息。他找来与小伙一起工作的同事,打电话联系社区书记反映了这一情况,最终解决问题。
凤凰苑小区有一名怀孕38周的孕妇,需要去医院做产检,想要丈夫开车陪同。倪寿波核实了医院出具的检查证明,询问了孕妇全家一直在杭州的实际情况,进行登记,并嘱咐夫妻俩平安出行。
担任志愿者期间,倪寿波还遇到居民不戴口罩出门,更有抱着孩子要出去散心的……居民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时有发生。志愿者们还要忍受一些辱骂,甚至是暴力举动。
两个孩子的母亲卡点执勤
“考虑到目前处于疫情防控期间,为减少当事人外出,现联系您进行调解……”2月7日一早,余杭法院民四庭法官沈宇珍在办公室开启了一天的工作,梳理案件、调整排期、联系当事人组织调解……一切都像往常一样,只是办公楼里一片寂静。
因防控疫情需要,余杭法院的140名党员干警都参加了志愿服务,沈宇珍忙完手中的活,还要继续投入一线执勤、防控工作。
沈宇珍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最大的孩子不到4岁,最小的刚满1周岁,还在哺乳期。丈夫是狱警,早已奋战在防疫一线。
尽管如此,院里组织防疫志愿服务,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还是留在家照顾孩子吧,备勤也行。”考虑到她的情况,同事们纷纷劝她。
“我能克服家里的困难,不能像医生一样上前线救人,这点事我还是能做的。”沈宇珍说。
于是,她把两个孩子托付给婆婆,坚持参加卡点的执勤服务,毫无怨言。执勤路途远、时间长,她当起了“背奶妈妈”,趁着执勤空闲窝在简陋的隐蔽处为孩子准备口粮。执勤一结束,交完班她就急忙赶回家接婆婆的班,给小娃喂奶、陪大娃玩,操持起家里的大小事务……
“我是支部群里唯一的男生”
“法院里的疫情防控物资要尽快准备起来了,后面干警返岗、志愿服务,这些东西都是必备品,得保障到位。”想到这里,正月初三一早,还在陪妻子产假的张浩波小心翼翼地将还没满月的儿子交给老婆,转身拨通了一位供应商的电话。
作为杭州下城法院综合办公室负责行装工作的副主任,采购物资是他平日里的一项重要工作。但这次情况有些特殊,防疫所需的消毒水、紫外线消毒灯、酒精、手套、额温枪、口罩等物资平时并不常用,很大一部分需要重新购买,供应商能否保证马上供货也是问题。
张浩波一边在网上搜索货源,一边保持与原有供应商的联系,一旦有货,马上补给。经过几天的沟通,防疫物资终于赶在干警返岗前陆续到位。
2月6日下午,下城法院机关党委发出动员:“现需要12名党员干警加入区直机关党员突击队,增援街道社区,应对‘三返’高峰,请有意向的同志火速报名!”
看到消息,张浩波不假思索地报名了,“我是支部群里唯一的男生,又是支部委员,肯定得首当其冲啊!”
除了这点,他还考虑到,志愿服务每天所需的防护装备是他负责补给,去一线服务顺便查漏补缺,看看装备保障还有没有不到位的。
“您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口罩鼻翼处用手指按压,这样才更安全。”“您下次买菜一次性多买一点,手机也能下单买菜,我可以教你”……志愿服务中,让张浩波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年人防护意识普遍较弱,总想方设法出门散步,个别老人脾气还有点倔。李大伯就是其中一位。
为了和这位“倔老头”沟通,他用杭州本地话对老人宣传引导。渐渐地,李大伯的配合度高了起来。2月9日,老人从外面买菜回来,刚上楼,又急匆匆跑下来,“我忘记买料酒了,还得出去一趟。”
考虑到他年纪大,频繁进出有风险,张浩波就让老人在传达室稍等一会,主动当起了“跑腿员”,去就近的便利店捎回一瓶料酒。
“谢谢你啊小伙子,今天烧鱼,没这个可不行。”李大伯接过料酒开心地回家。
2月12日一早,张浩波作为法院里企业突击队临时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又投入到紧张的志愿服务中,带着队员仔细核查企业复工的各项准备工作。
丈夫一线奋战,警嫂后方支援
记者获悉,疫情发生以来,杭州经济开发区法院在做好网上办案工作的同时,累计派出14批干警105人次到4个小区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其实当他跟我说,好几位公安干警牺牲在防疫一线的事情时,我就知道他一定会去,因为有些事情对我们来说就是义不容辞。”经开法院干警高源说。
2月3日,她的丈夫于忠明主动向所在单位白杨街道申请,要求参与一线防控工作。每天15点到22点,是于忠明在小区门岗值守的时间。作为街道工会工作者,其余时间他还要联络、协调物资用于工会慰问工作,与辖区内企业时刻保持联系,帮助企业做好防疫及复工相关工作。
丈夫每日奋战一线,而高源作为法院里的“多面手”,居家办公期间也在制作防疫志愿服务宣传视频。为了更生动地向群众展示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她组建工作群,身兼编剧、导演、后期数职,发动干警居家拍摄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ODR)宣传片。她还主动申请到岗值班,处理邮寄立案、网上立案等诉讼服务事宜,为疫情结束后诉讼服务工作有序开展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