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建别墅6年难拆”续:报道后第二天,拆了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2019年5月12日,本报以《福州长乐一违建别墅为何难拆》为题,对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碧岭村违规6年未拆的别墅进行了报道,迅即引发舆情潮,并被人民日报等官方新媒体大量转载,引起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报道出来的当日,当地宣传部门第一时间联系记者并称会马上处理违规问题。5月13日,长乐区潭头镇宣传部门又向记者发来信息,称碧岭村张某某违规别墅已彻底拆除,并立即开展建筑废渣处理和覆土复耕工作。
从简单的线索中发现复杂的问题
最初,记者看到这份线索材料的时候并没有太大的关注,因为材料写得特别简单,只提到有一栋别墅建在湖心岛,多年违规,未被查处,并没有详细介绍长乐区多个部门介入却迟迟不能落实处罚文件的问题。
记者获取详细材料后才发现,这件事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实际上,这栋违章建筑在2014年刚开始建设时,就已经被该村村民联名举报到相关部门,地方相关部门也作出了处罚决定,但仍然没能阻止违建行为。
随后,该村村民又向上一级部门举报,但也是作出处罚,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违建仍在继续,直至2019年本报报道之前,也未被处理。而此时,被举报的别墅已落成,主人张某某将房子装修后也准备入住了。
为何相关部门作出了处罚仍不能阻止违法行为继续发生?看完材料后,记者的心中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并决定向单位报选题,去采写这篇报道。
现场采访仍解不开“拆不掉”疑团
拿到单位领导签批的选题后,我联系了线索反映人,并让他们提供了更加详细的材料和证据。在掌握了这些证据后,记者去到当地,并在反映人的带领下,到实地进行了走访,采访了多位村民,进一步证实了反映材料的真实性。
之后,记者以暗访的方式随村民来到长乐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两违办”(即专门处理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建筑的办公室),以及联系乡镇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
值得称道的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面对记者及村民时,认真对待,记者没有遇到“玻璃门”“弹簧门”“踢皮球”。
在长乐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办公楼里,记者发现,想找该局的哪位负责人都能很轻易地进入他的办公室。
在一位刚上任不久的副局长的办公室,他向记者和村民实事求是地表示“该事并不是很清楚”,他建议去执法部门查一下进度,并帮助联系好了执法部门。
在执法部门办公室,执法人员对当事人也很客气,在了解了相关情况后,拿出卷宗向记者和村民通报了该事情的进展,并告诉记者他们需要走的程序,还有已经走完的程序。
在“两违办”和潭头镇政府同样是这种情况,潭头镇镇委书记还亲自接见了反映人。
都很客气,也都很重视,但事情为何迟迟未能解决?
记者心中的疑团仍未消散,于是,记者向需要采访的部门亮明了身份。而这一次,相关部门均以“没有接到宣传部门通知不便接受采访”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接下来,记者直接找到长乐区宣传部的负责人,表达了需要采访的诉求。此后,采访工作进展还算顺利,不过当地的自然资源规划局还是对记者采访的问题未作回复。
采访结束后,记者将采访内容整理成稿,很快就在本报刊发了。
违建拆了,后事却难了
在报道刊发后,当地相关部门对记者的监督表示感谢,并迅速拆除了违建别墅。
拆除当日,被举报的违建当事人张某某也向记者打来电话,反映其他人同样存在违规建设别墅的情况。随后,记者将该问题反馈给了当地部门。之后,当地相关部门随即对其他违规建设进行了查处。
不过,就在上述事件告一段落之后,向记者反映情况的张某龙、张某谈在接受纪检部门问讯时被留置。
随后,记者多次致电当地宣传部门。当地宣传部门称,因该案正在办理中不便透露太多拒绝了记者采访。
彼时,因该案已经成为刑事案件,所以记者没有继续跟进。
2019年11月,张某龙、张某谈被长乐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检察机关指控,两人未经土地管理部门审批,擅自将该村土地卖给村民建房,并将该款以公益事业款、田地押金款的名义转到该村老人会财务账目开支,应以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张某龙的辩护人则称,被告人张某龙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是为本村村民改善居住条件,且所得款项均用于村集体公共事业,其本人并未谋取不正当利益,虽然行为触犯刑律,但其动机良善,应当对其酌定从轻处罚。
最终,张某龙和张某谈分别被法院判处8个月和6个月的刑期,2020年1月16日刑满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