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捐赠,比想象中要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大批海外捐赠物资支援武汉。殊不知在这背后,要经历各种繁杂的程序,海外捐赠远比想象中困难。
崔鑫是在英国工作的武汉人,家人就住在华南海鲜市场附近,他一直关注着家乡的情况。1月23日,得知武汉“封城”,他发现,形势比预想的更严峻。
通过家人,崔鑫了解到,当时国内几乎已经买不到口罩、酒精等物资,但在英国,这些物资还很充裕。作为英超物流公司的职员,他和同为华人的同事靖韵清萌生了免费帮助捐赠者运送物资的念头,并与公司沟通后开始付诸行动。
不过,他们这次热心行动并未形成周密的计划,而且还对国内收受捐赠物资的政策、流程等不清楚,导致捐赠受到局限。
实际上,海外物资捐赠,远比想象中困难。
直接向个体捐赠
存在不确定因素
“对不起,我们无法接受海外捐赠。”
在海外捐赠发起之初,对接国内受捐单位的捐赠者和志愿者们来说,这句话再熟悉不过了。崔鑫和靖韵清也不例外。
1月23日,崔鑫开始联系国内各家公益机构。但是,唯一联系上的武汉慈善总会告诉他,由于国内外物资型号不同,也没有对应标准,无法确定能否用于医疗,因此无法接受捐赠。
直到当地时间1月24日早上,崔鑫终于联系上了湖北省青年发展基金会。对方表示,尽管国外的捐赠物资可能无法给一线医护人员使用,但是可以分给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然而,当天下午,他就接到该基金会联络人的通知,武汉疫情指挥部规定,暂不接受海外物资。
这让崔鑫措手不及,“已经有客户开始买物资,我们自己也买了一批,但现在不知道往哪捐了。”
此时,他和同事看到了武汉一些医生发微博求助,表示物资紧缺。“还有医生看到公司推文,直接找到我们。”大家又看到了希望。当时在国内休假的靖韵清开始与当地医院联系,“我们打了很多电话,尽管也遇到了很多婉拒,但终于有医院愿意接受。”
“实际上,当时我所看到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武汉很多医院都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医护人员几乎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直接暴露在病毒面前。”靖韵清说。
他们决定采取C2C寄送方式,也就是将物资以捐赠者个人名义直接寄给医生,因为这属于个人行为,可以绕开有关单位的管控。
1月25日,他们在公众号上列出了一长串愿意接受捐赠的医生名单,包括其所在医院科室、住址及联系方式,由捐赠者选择寄送对象。医生收到物资后,写下受捐证明,并说明物资的最终用途,经崔鑫转发给捐赠者。“哪怕只捐一盒口罩,我们也会以最快的时间单独打包好送走。”崔鑫说。
但这一方式也招致批评,大家担心受捐医生可能会因此受处分,而公开医生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的做法则更加不妥当。
捐赠物资要符合医用要求
不久之后,武汉海关终于发出公告,允许接受海外物资。
尽管如此,具体的捐赠流程和所需证件仍不明晰。崔鑫和同事了解到,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取得“三证”,即厂家执照、医疗器械注册证和检测报告,以保证物资符合医用要求。比如国外的FFPQ口罩,通过“三证”就能证明它的功能和国内的N95口罩一致。
不过,取得“三证”并不容易,因为只有生产厂家才能出具这些证件,线上线下的零售商都没有。“能拿到‘三证’的往往是大型捐赠团体,如英国学生联合会,代表众多学员和厂家沟通,后者才更可能出具证件。”崔鑫说,他们也曾联系厂家索要这些证件,但失败了。对个体捐赠者来说,取得“三证”就更不可能了。
于是,对于没有“三证”的捐赠物资,英超物流只好延续先前的C2C邮寄方式。
1月28日,我国海关总署发出通知,要求全国海关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快速通关。其中设立了专门用于相关捐赠物资的绿色通道,特殊情况还可先清关,再补齐材料。
同时,对“三证”的限定也开始放宽,有“三证”的物资可以捐给指定医院,没有“三证”也可以捐给规定的慈善机构,由他们进行统筹分配。
实际上,对大批量捐赠物资来说,仅有“三证”是远远不够的。身在美国洛杉矶的Zili说,还需要授权证明、捐助证明、认捐函等,并取得国内的各个机构、部门的盖章,以证明这批物资是运往某定点医院的捐赠物资,保证海关以及国内运输途中的各个关卡允许放行。
关于这些证明,官方并没有给出明确要求,每批物资运送碰到的情况也不相同。Zili和队员们只能相互打听,尽力准备好所有可能需要的文件。
独立捐赠者更难
与团队的丰富信息渠道比起来,个体捐赠者则面临着更多困难,尤其在物资运送上。王怡就几乎困在这个环节里。
她在德国留学,由于信不过慈善机构和捐赠团体,自己独立进行捐赠,掌控从物资采购到运送的全部流程。当时各家航空公司都已开通了抗疫捐赠物资的绿色通道,可以免费运送,但大多只接受组织捐赠。王怡打听到,德国申通开通了针对个人捐赠的绿色通道,她联系到相关负责人,确定可行后,用先前预留的运费换取了更多的防护服。
然而,接下来的一周里,各种证明文件让她焦头烂额。“他们没有一次性告诉我需要多少文件,每次准备好之后又被告知还缺其他证明,前前后后一共交了10多份文件!”王怡很气愤,最终还是卡在了“三证”上。
王怡说,她可以理解医用物资需符合相关标准,以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但在物资采购之前,她就和联系好的受捐医院再三确认了物资需求。物资到手后,她又向医院的联络人发去了实物照片进行核实,“他们说第一次见到这么高级的防护服,以前都只听说过,符合医用标准绰绰有余。”
无奈,她放弃了绿色通道,转用德国当地的物流,自己又出了几千元的运费。
“我不在意多付运费,但是本来可以早点到的,中间耽误了一周的时间!”她遗憾地说。
靖韵清说,像这样即使和医院沟通好,物资型号资格完全符合要求,最终却被各种证件拦住的情况很多。为了集齐证件,他们花费了太多时间。“如果有关部门能给出更多明确的物资规格型号,并删减一些不必要的手续,物资的寄送效率会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