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武汉疫情发生后,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医疗资源汇集武汉,争分夺秒治病救人、防控疫情;来自海内外各方捐赠的医疗物资也源源不断支援武汉,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后勤保障。

 


 

作为武汉人,在这场不见硝烟的疫情之战中,有焦虑、有恐慌、有迷茫、有质疑、有质问、有愤怒,但更多的还是乐观。这符合武汉人的性格,脾气耿直。武汉人说话都是靠嗓子吼出来的,见面响亮地打个招呼“搞么事唦”,遇到困难丝毫不“服周”。

所以在疫情面前,武汉人吼出了“有么事好怕的唦”!

是的,没有什么好怕的。

因为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坚强后盾,有八方的驰援,武汉一定能过关。

“(武汉)老百姓唱起国歌,很感动……所以,这个劲头上来了,很多事情都能解决,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80多岁的老人钟南山院士在接受新华社访谈时,谈及在网络上热传的武汉人打开窗子唱国歌的视频时,动情地说。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

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时间作出指示。

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给了武汉人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

1月25日,大年初一,本该是阖家团圆、恭贺新春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又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再次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他还强调,要加强联防联控工作,加强有关药品和物资供给保障工作,加强医护人员安全防护工作,加强市场供给保障工作,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加强社会力量组织动员,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新春佳节。“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我在中国农历新年第一天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对加强疫情防控作出了全面部署,成立了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类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1月28日,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武汉疫情第一次作出指示之后,1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开始进行全面部署。

1月27日,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赴武汉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慰问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1月30日,李克强总理还赴中国疾控中心考察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情况,听取专家和医务人员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意见建议。2月1日,李克强总理又赴疫情防控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考察,强调要全力保障重点医疗防控物资生产供应,优化调度,优先保障重点地区需要,同时保障好生活必需品供应,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必要条件。

期间,李克强总理还多次主持召开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疫情防控形势,部署有针对性加强防控工作。其中,2月2日的领导小组会议指出,保障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疫情防控物资需要是重中之重。国家已集中人力物力支持。会议确定,要加快湖北医院和床位建设,组织更多呼吸、重症等高水平医护人员支援湖北。抓紧弥补湖北医用口罩、防护服等缺口。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单位要帮助解决重点医用防控物资生产运输遇到的问题。所有紧缺物资实行国家统一调度。湖北省要做好医疗防控物资管理、优化使用。

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再次就疫情防控工作召开会议。会议指出,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仍然是全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只有集中力量把重点地区的疫情控制住了,才能从根本上尽快扭转全国疫情蔓延局面。会议还对群众关心的医疗防护物资供应、疫苗研发、生活必需品供应等问题作出指示。

2月4日,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提出:征用一批酒店场馆等收治轻症患者或观察密切接触者,将部分三级综合医院转为定点收治医院,调集一批应急方舱医院。

 

向逆行武汉的医务者致敬

 

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高福院士、李兰娟院士、袁国勇院士,以及中国疾控中心首席科学家曾光等国家卫健委高级专家组成员,是第一批向武汉逆行的医务者,他们每个人都值得尊敬。

其中,身为该专家组组长的钟南山院士1月20日在北京答记者问时,证实了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人传人感染,第一次披露武汉有医生受到感染,同时向公众呼吁“没有特殊的情况,就不要去武汉了”。这位在17年前奔波在抗击非典疫情一线的医学专家,在呼吁人民群众不要去武汉的同时,却奔波在武汉疫情的现场。

记者注意到,1月18日傍晚,一张钟南山院士坐在开往武汉的高铁餐桌旁的满脸倦容照片让无数人泪目。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为了向公众传递最权威的信息和准确的判断,他身体力行,去做着一名医务工作者该做的事情,在很多观点上,没有一点含糊,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的直率和坦诚。

1月28日,钟南山院士接受新华社专访的视频,再次在朋友圈刷屏。访谈中,他做出了“医院除了配备传染病专家,必须要有重症医学专业人士”“发热仍然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10到14天是一个很好的隔离观察期”等专业性判断。

医者仁心,在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还有一位老人也不辞辛劳地奔波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她就是李兰娟院士。

2月1日,一场简单的树兰(杭州)医院紧急医疗队驰援武汉出征仪式在杭州举行。率该院医疗队出征的李兰娟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她再次前往武汉,主要希望用此前积累的“四抗二平衡”疗法浙江经验,救助更多危重症病人。“去武汉后,(具体)去哪里要服从安排,我自己希望去金银潭医院,就是危重症病人最集中的医院。”李兰娟说。

2月2日凌晨4:40,李兰娟带领团队一行5人抵达湖北武汉。稍作休息后,她开始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展开工作。两天之后的2月4日,李兰娟和她的团队在武汉发布了令全国振奋的好消息,阿比多尔、达芦那韦两种药物可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国家卫健委除了派出重症医学专家加强对患者救治的临床指导外,还第一时间组建了6支共1230人的医疗救治队驰援武汉。1月24日,年三十,解放军3支医疗队共450人在深夜率先抵达武汉,并迅速加强到武汉地区指定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较多的地方医院。

“疫情确实比较严重。一线的医护人员都已经疲劳工作,非常的辛苦,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苦,还要累。已经有一些医护人员生病,累倒。所以这里特别缺乏医生,需要大量的一线医务人员来进行工作和救治。所以我们的来到,是身为医生应该做的事情。”较早驰援武汉的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综合监护室副主任医师郑霞这样告诉媒体。

疫情就是命令,来自各地的医护人员纷纷自愿发出请战书,义无反顾踏上征程,奔赴武汉救护前线。截至2月2日8点,北京、浙江、福建、陕西、四川、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重庆、青海、山东、广西等地的57支医疗队、6775名医疗队员被安排在武汉市的27家定点医院;11支医疗队、1535名医疗队员安排在武汉之外的黄冈、鄂州、孝感、咸宁、荆门、荆州、襄阳、仙桃、天门和潜江等10个市。

2月2日,随着8天建成的武汉火神山医院移交给解放军医疗队管理使用,军队1400名医护人员于2月3日起开始承担该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2月4日召开的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确定,再增加2000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调派高水平医护团队整建制接管重症救治医院或病区。

另外,截至2月5日,全国共有107支医疗队,10596名医疗队员支援湖北省医疗救治工作。

 

向八方支援的爱心人士致敬(小)

 

    1月24日,武汉当地媒体“湖北之声”官方微博紧急告知社会各界:武汉紧急求援,众多医院物资紧张,可能只够维持3到5天,向社会各界征集护目镜、N95口罩、外科口罩、医用帽、防护服、防冲击眼罩等物资。

  一场支援武汉的爱心行动由此全面展开。

  一些企业反应迅速,它们成为这场驰援行动的中坚力量,而像雷军、周鸿祎、汪潮涌、陈东升……这些楚商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为家乡捐款或捐物,在资金、医疗、物资等方面伸出援手。

  还有一些身在湖北之外的鄂籍爱心人士,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向武汉及湖北省捐资捐物抗击疫情;还有一些曾经毕业于武汉高校的莘莘学子出钱出物,通过校友会、公益组织等社会团体进行定点捐赠。

  在大灾大难面前从未缺席的知名歌手韩红,依托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自1月25日开始,陆续将大量募集的物资运抵武汉,并指定了定点接收医院。

  身处疫区的武汉人也在力所能及地支援着医疗机构,他们都是一群普通的人。如,武汉洪山坊社区居民肖宏勋在1月25日将自己筹集到的一批医疗物资送达武汉市第五医院。他还在居民微信群中呼吁:“我们大伙一起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和武汉一起共渡难关。即使待在家里不乱走动,那也是在为抗击新型肺炎做了一份贡献。”

  在武汉盘龙城,一家专门为金银潭等医院的医护人员做盒饭的餐厅,一家人每天要制作800-1000份盒饭,有人问餐厅的一位女士“图啥?”她回到说:“看到医护人员的朋友圈,很受不了,我想做这个事儿。”同样在盘龙城,“90后”餐饮店老板娘邱贝文在两天内送了430份暖心餐。她和丈夫加上五六个亲人连轴转,驱车20公里,一份盒饭也送,一天跑500公里在往返回店的路上。她的丈夫说:“老婆事先没告诉我,我第一反应就是支持,觉得有种使命感,这可能是这辈子做的最值得的一个决定。”

  还有,武汉市东西湖区的一位菜农秦师傅得知从上海、北京等地来的医疗队住在离金银潭医院步行15分钟的酒店后,他筹集了24箱新鲜蔬菜,骑电动三轮车40公里送到了酒店。秦师傅不会使用手机导航,全靠一路问过来找到了酒店。到达时,他的脸和手都被风吹得通红。他说:“自己家的菜还没长起来,这些菜是他找老乡买的。”

  他们,值得尊敬,让人感动。同样,还有一些与武汉非亲非故的个人,他们的行为更让人泪目——在杭州保姆纵火案中,一家五口里的唯一幸存者林生斌,在失去妻子儿女之后,用妻儿的名字重新开了一家服装店,默默地做着慈善。这一次,他默默捐出了5000个单价18元的口罩,总价值9万元。

  在山东日照,一位头戴环卫工人帽的老人匆匆走进派出所,扔下一个纸包转身就走,里面是1.2万元现金并附有一张纸条:急转武汉防控中心,为白衣天使加一点油,我的一点心意。几经波折,大家找到了这位“落荒而逃”的环卫工人。他说:“人家能豁出生命,咱不能做点贡献吗?”同样,在杭州西湖也有一位69岁的退休环卫工人,他捐出了自己毕生积蓄10万元。捐完之后,他的卡里只剩下13.78元……

  在中国之外,也同样有人关心着武汉。在由日本某公司寄过来的口罩、医疗物资包裹上,一个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另一个写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还有,海外华侨华人也在不断支援着武汉。如,1月27日,菲律宾菲华联谊会、旅菲校友联合会、菲华新联工会、菲律宾《世界日报》等将首批200多箱、价值共1000万比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物资分4次运抵武汉。

  驰援还在继续,支援从未停止……

  此外,在武汉关闭通道之前已经离开武汉的武汉人,大多数在外地得到了妥善安排、照顾和安抚,比如,在广西南宁桂林、广东湛江、湖南长沙、海南海口、陕西西安及云南各地市等地方,当地政府为武汉及湖北籍游客协调定点安置酒店,集中隔离观察。同时,对境外武汉籍游客,政府派专机将他们接回,集中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