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政部:建立婚姻登记失信惩戒机制
本报讯(记者徐秋颖) 1月19日,民政部召开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19年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共办理结婚登记947.1万对,离婚登记415.4万对,补发结婚证和离婚证书403.4万对。2019年的结婚率和离婚率尚在统计当中,以正式公布数据为准。
“离结比”不等同于“离婚率”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表示,不能将“离结比”等同于“离婚率”。中国的离婚率统计采取与国际接轨的做法,具体统计办法是:某年的离婚率=某年离婚对数/某年的平均人口数×1000‰。
“以2018年为例,全国结婚登记1010.8万对,离婚总对数是446.1万对,离婚率是3.2‰。如简单按照离婚量除以结婚量计算所谓‘离结比’则高达44.1%,这是不科学的。”王金华说。
结婚率逐年下降
针对2014年以来,我国结婚率逐年下降,社会事务司副巡视员杨宗涛认为原因主要有3点,一是适婚人口总数下降。我国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人口数量减少,这是当前结婚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少人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变化。三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年轻人受教育的年限增加,结婚年龄不断推迟,相当一部分适婚人口没有结婚。
杨宗涛表示,结婚和生育密切相关,结婚率降低会影响人口出生率,进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对此我们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下一步,民政部和各级民政部门将完善相关社会政策,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积极的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同时,也希望社会各方共同关心关注适婚人群的婚姻问题,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让更多的适龄人群走进婚姻、建立家庭。
建立婚姻登记失信惩戒机制
另外,对于重婚、骗婚等行为,杨宗涛表示,重婚、骗婚等行为既涉及个人诚信缺失,也涉嫌违法犯罪,不但损害了婚姻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诚信价值,也干扰了政府正常的管理秩序。为此,民政部门将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
一是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民政部等3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对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印发了个人信用风险告知书,开发了全国婚姻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国家发改委信用中国平台进行对接,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加大对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的联合惩戒力度。
二是提升婚姻登记信息管理系统联网互通的稳定性,加快部门间信息共享,指导各级婚姻登记机关引入现场人脸识别、指纹采集比对、人证核验,身份证读卡器等技术设备,提高婚姻当事人个人信息比对的准确性。
三是加强婚姻登记机关管理和工作人员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甄别能力。同时,对涉嫌违法犯罪的,民政部门将配合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
王金华表示,随着全国联网审查、人证核验、人脸识别、人工智能得到有效运用,将有效减少弄虚作假骗取婚姻登记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