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法学会建立副会长联系制度

副会长联系县级法学会和市属研究会,强化了对重点工作的指导服务,激活了县级法学会和研究会工作机能。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浙江省杭州市法学会在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和创建“一县一品”特色法学会活动中,探索在杭州市拱墅区和桐庐县进行试点,建立副会长联系县级法学会和市属研究会制度,经过半年多实践,目前取得初步成效。


建立制度,明确要求

2019年3月,杭州市法学会调整充实了党组,由杭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江成器任市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一个月后,杭州市法学会下发了《关于加强区、县(市)法学会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在明确了区、县(市)法学会群团改革、党组建设等要求外,也就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和创建“一县一品”特色法学会活动作出部署。

“市法学会建立了副会长联系县级法学会和市属研究会制度,市法学会11名副会长分别负责对口联系县级法学会和市属研究会。同时,要求县级法学会、市属研究会明确专职副会长或秘书长作为联系人,负责与联系本地法学会、本研究会的市法学会副会长保持经常性工作联系,并将工作开展情况、取得成效及时报送市法学会。”杭州市法学会负责人表示。

杭州市法学会要求各副会长负责对所联系点自身建设、调查研究、助推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等予以指导和服务,指导县级法学会和市属研究会不断完善组织体系建设,推进群团改革;每年安排2-4次深入基层活动,与所联系点开展专题调研;指导县法学会、市属研究会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实践,研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与此同时,杭州市法学会把基层法学会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和争创“一县一品”情况纳入平安建设考评体系,每月排名赋分。


精准指导,激活机能

在活动中,杭州市法学会各副会长指导县法学会、市属研究会,因地制宜,在争创“一县一品”“一会一品”上下功夫,做到有特色项目、有目标任务、有推进计划,切实抓准抓实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在筹办第31届全国副省级城市法治论坛过程中,杭州市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江成器多次赴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走访,推动了市法学会市域社会治理研究会的成立。市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拥军所联系的平安杭州研究会积极参与平安浙江15周年系列研讨活动,为推进平安杭州走在全省前列作出了积极贡献。市法学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汤浙青在拱墅区蹲点时,了解到拱墅区检察院在公益诉讼方面走在全市前列,经多次走访,依托区检察院成立了市法学会检察公益诉讼研究会。

“副会长联系县级法学会和市属研究会,强化了对重点工作的指导服务,激活了县级法学会和研究会工作机能。而且对落实全市工作部署特别是上级‘规定动作’起到了很好的推进和保障作用,避免了各地工作开展不平衡。”杭州市法学会负责人表示。

江成器结合分管综治工作实际,精准指导杭州余杭区、西湖区法学会加强对本地典型经验的理论研究,为余杭区“全域社会治理”和西湖区“信访超市”工作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在开展基层法治宣讲和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中,各县法学会联系人结合本地实际需要申报宣讲项目,由副会长协调落实有关研究会积极参与,市法学会落实活动经费,统筹协调全面推进,有效保障了宣讲活动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富有成效。

“今年市法学会将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副会长联系制度,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大局,主动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研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服务保障‘平安杭州’‘法治杭州’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法治保障。” 杭州市法学会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