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辉:一个政府法制人的法治梦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对杨建辉而言,为政府法制事业发展贡献个人力量,是职业本分,更是他一生的追求。




“从我们手中把关的每一个条文,都有可能影响到千家万户,我们不能懈怠。”长沙市司法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杨建辉经常这样说。

杨建辉是长沙市政府立法队伍、政府法律顾问中的一员。从事法制工作20多年,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充满激情,被同事称为“工作狂”;对待政府法制事业,他严谨细致,面对工作难题,总是冲在一线、干在前面。

凭着对法治建设的追求,对政府法制工作的热情,杨建辉先后牵头起草了24部地方性法规、30部政府规章。长沙市一部部法规规章起草的背后,都留下了他默默付出的身影。

作为市政府的法治“智囊”,杨建辉为深入推进长沙法治政府建设,致力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做出了突出贡献。2019年12月27日,作为立法为民的代表,他在司法部等6家单位主办的“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主题宣传活动中,获评“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荣誉称号。

追逐梦想

做法治建设的铺路人

杨建辉认为,从事立法工作,要体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原则。

作为湖南的省会城市,长沙早在1982年就拥有政府规章制定权,1986年开始拥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由于政府法制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杨建辉总是把法学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特别是在立法过程中,针对每一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起草,他都亲力亲为。

在杨建辉看来,立法起草工作,只有文字材料论证远远不够,还需要广泛倾听民声民意。为此,他深入企业、社区、学校调研,参加了数不清的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组织了多场会议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他收到的反馈意见数量达2.3万多条。

在起草《长沙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简称《条例》)的过程中,前期杨建辉带队前往多个城市调研,翻阅大量征求意见资料、座谈会议记录资料,查阅深圳、杭州、武汉等地出台的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资料,从而提出《条例》的目的在于弘扬正能量,从人格层面和精神层面来塑造“人”,引导人们在没有违法的情况下如何做得更好。《条例》实施后,获得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由于有很好的群众基础,立法思路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此外,为了让涉企意见征集直通企业、直达民意,在杨建辉的主导下,2019年长沙市加大了企业参与立法力度。

法治政府建设,离不开科学管用的制度体系。面对制度建设滞后的困境,杨建辉创造性地制定了一系列符合长沙实际的规章制度,逐步构建了符合长沙实际、体现长沙特色的“一决定一纲要一规定”制度体系,即,《关于进一步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决定》,成为长沙市法治政府建设的行动纲领;《长沙市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化实施纲要》,受到中央政法委、湖南省政府法制办的大力推介;出台了全国首部规范政府法制工作的地方政府规章——《长沙市政府法制工作规定》。

法治建设新时期,杨建辉围绕率先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目标,大力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牵头起草《长沙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综合执法效率,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率先垂范

做善于创新的政府法制人

至今,杨建辉学习法律已有20多年时间,尊法、尚法、学法、用法早已无声嵌入灵魂,融进血液。在工作中,他带领业务骨干创新了地方立法的一系列经验做法,以上下求索的精神诠释着法律人的执着。

在全国范围内,杨建辉率先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立法的“五个平台”——召开专题基层调研会、征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会、专家咨询论证会、听证会,在媒体公开征求意见。

将立法工作与群众对接、与专家学者对接、与新闻媒体对接;在全国范围内首次组建了市政府法制专家库,由市政府聘请法律、经济、建设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织专家为市政府提供高层次立法咨询论证服务;率先采取第三方参与立法后评估模式,对现行市政府规章进行全面评估;引入专家起草立法建议稿模式,在《长沙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等10余个立法项目起草过程中,委托专家起草建议稿,并在立法过程中将专家建议稿和部门起草稿进行有效结合。

这一系列的成功经验,开创了长沙立法工作的先河,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在如何确保重大行政决策依法依规、于法有据方面,杨建辉在工作中大胆尝试,探索出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领导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自2010年首次组织《长沙市城市管理条例》立法听证会以来,已成功举办20多次重大行政决策听证会,其中《长沙市全民健身办法》和《长沙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听证会还进行了网络直播。

为进一步优化政府立法工作,杨建辉提出开展立法后评估和规章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对23件现行有效政府规章进行立法后评估,对11件实施满一年未开展立法后评估的现行有效政府规章进行了规章实施情况报告,这是湖南省推进立法工作的一次全新实践。此外,还发布2007-2009年度综合报告和规范性文件管理、政府合同审查管理等专项报告,对政府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成为政府法制系统干部的法制读本。

“常规工作创新干、创新工作常态干。”在推进规范性文件管理过程中,杨建辉通过建立审查工作责任制,推行刚性审查、书面审查、专家审查等方式,逐步将政府抽象行政行为纳入法治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积极推进“三统一”网络数据库建设,通过健全“跟踪编号”制度,提高了登记、编号工作的规范性和有序性;强化规范性文件数据库与检索系统建设,实现了现行市级规范性文件(包括部门规范性文件)的电子文本在数据库中开放查询,方便了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查阅文件。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使长沙法治建设走前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成绩的背后,是默默的耕耘和付出。在杨建辉的时间表里,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近年来,杨建辉组织审查的各类政府合同达800余份,审查合同标的金额达1.2万多亿元,没有一起因法律审查意见不合理而引发合同纠纷。

迎难而上

做敢于担当的开拓者

近年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杨建辉充分发挥个人专业优势,深入推进经济建设中的法治实践创新。为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推广和运用,他专程前往广州学习PPP模式实务操作,在工作之余重点就PPP模式具体操作方式、经典成功案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专题研究,并率先在湖南省举办了最具影响力的PPP模式实务操作高峰论坛,产生了强烈反响。

在杨建辉的全力主导推动下,通过结合长沙实际对PPP模式进行实质推进,促成了长沙市会展中心、万家丽高架、空港城项目、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PPP项目等重大投资项目的落地实施,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某建筑工程合同遗留问题处理过程中,因某主材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施工单位提出应根据情势变更原则予以调整。为确认是否能够适用情势变更原则,他和负责的同志查阅了近3年关于情势变更的司法审判案例百余份,最终解决了问题。

能吃苦、能干事、敢担当是他工作的风格。面对重大项目涉法事务处置,杨建辉先后参与了长沙市畅通城市建设、长沙铁路南北站迁建、轨道交通6号线资源开发等60余个重大项目涉法事务的协调处理。

此外,他结合自身专业优势,通过深入研究案情、剖析事理法理、抓住矛盾症结、提出法律意见、参与协调处理,依法依规处置了轨道公司与中南传媒开展合资经营、长沙水业集团重组上市等30余起重大涉法事务,为投资兴业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长时期专注地干一件事,体现一种责任、执着和追求,这已经不是简单地干事而是干事业。正如杨建辉所说,他的工作比较平凡,每天都是起草法律条文、研究各方意见、审查政府合同、论证法律问题,参加各种各样的专题会议,紧张而忙碌,工作呈碎片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发现每块碎片都由自己和团队的汗水心血凝结而成,一部部法规规章,一件件政府合同,一份份法律意见,都闪耀着长沙法治事业的光辉。

怀揣法治梦想,凭着对法制事业的热爱,对法治建设的执着,杨建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干担当的品格,书写了政府法制人无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