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芳:让群众感受到“法在身边”
杨芳在执业中代理的案件,虽然与律师及其他法律工作者相比微不足道。但她只想用实际行动写下一个普通基层法律工作者对法律服务的斗志和热情。“我是学法的,我希望用法去帮助应该帮助的人。”在杨芳看来,这个“应该”不仅是道义使然,更是法律学子的一份责任。
“我每天做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很琐碎。有些事,对我们来说是小事,但对当事人来说,它就是一件大事情,因此要尽全力为他们排忧解难。”杨芳说。
2005年大学毕业后,杨芳来到了一家远离城区的法律服务所,成为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中心法律服务所的一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至今从事法律工作已经13年。
“基层的法律纠纷主要有婚姻家庭、交通肇事、农民工讨薪等。案件最小,涉及的弱势群体却很多。”在工作中的大多数时候,杨芳都在和农村老百姓打交道,她用心倾听民情、民声,化解了大量的基层纠纷和矛盾,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看到自己经手的案件从大化小,从小化无,最终消灭在萌芽状态,对这样的工作,杨芳乐在其中。
13年的执业生涯,杨芳共接待来访群众7000多人次,涉及咨询事项1.5万多件。她代理法律援助100余件,诉讼、非讼案件300余件,调解信访案件600余件,担任20余家企业法律顾问,并担任花溪区久安乡(小山村、吴山村、久安村)3个村的法律顾问工作。
2019年12月27日,作为基层法律服务的代表,杨芳在司法部等6家单位主办的“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主题宣传活动中,获评“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荣誉称号。
服务群众不辞辛苦
下乡镇的路,大路、小路,杨芳都非常熟悉,走了几百遍,她自己都已记不清楚。
在杨芳担任村居法律顾问的吴山村,是当地路况最差的村,距离花溪区有35公里,离乡里还有5公里的路程。但只要村里有事,需要她帮助和解决,或者有什么突发事件需要她配合政府工作,杨芳风雨无阻,一定会到场。每次下乡早出晚归,她都尽心尽责为村委、村民提供法律服务和开展普法宣传。
通过宣传,她让老百姓了解国家法律,了解法律哪些方面有了新调整。这样的宣传非常有针对性,农村赡养纠纷发生多,杨芳就会向他们宣传赡养法、婚姻家庭法;农村土地纠纷多,杨芳就会向他们宣传土地法、土地承包经营法。
“农村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宣传什么;问到能够解决掉的,我们就去解决问题。”在杨芳看来,调解纠纷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她认为首先要了解基层老百姓的想法,打开他们的心灵,然后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为此,平时在老百姓家中开展工作,她在嘘寒问暖的同时,都会及时询问:您家有什么需要我帮助和解决的吗?如果得知他们遇到纠纷,杨芳都会第一时间施以援手,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当地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杨芳就用自己承办的一个非讼农民工讨薪纠纷案件做了注解。那是2017年的冬天,宋某等农民工为花溪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做工10个月,答应好的每月9000元工资,实际上每月只拿到生活费2000元。房地产开发公司欠薪7万余元,由于工程存在违法分包,内中错综复杂,因而讨薪过程中出现了踢皮球的现象。一时间,农民工们不知如何讨要薪酬,他们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法律服务所求助。
见到杨芳时,宋某情绪激动,他含着泪说自己家庭条件不好,上有老,下有小,家里都在等着他拿钱回去过年,但是他要不到工钱。
杨芳一边安慰宋某,一边让他坚定信心,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最终一定能拿到属于他们的工资。
查明事实和理顺法律关系后,杨芳带领农民工多次找到房地产公司负责人,在多次协商无效后,她又申请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就在准备申请劳动仲裁时,杨芳抱着再试一试的想法与房地产公司负责人进行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沟通,最终房地产开发商负责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但将工人工资一次性付清,还资助了农民工家属部分医疗费和给孩子们的新年礼物。虽然这次维权前后历时两个多月,但看到农民工宋某咧着嘴憨厚开心的笑容,杨芳颇感欣慰。
基层法律服务“三心”法
杨芳认为,从事基层法律服务,不仅需要用法律武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及法律正确实施,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有耐心、信心和决心。
她向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讲述了一段记忆深刻的经历。一次,杨芳像往常一样到村里开展村居法律服务工作,刚进村委会不久就传来一农户家出事的消息。她和村干部走了20多分钟的山路来到农户家,在混乱的场面中,她看到这家一片狼藉,孩子躺在地上用手捂着肚子不停打滚,夫妻双方相互辱骂,抱怨。
原来,孩子因父母闹离婚加上接受不了学习压力而服毒。“情况紧急,救人要紧!”杨芳说,由于山路狭窄路况不好,通信又差,大家借来一辆三轮车,将孩子送去当地卫生院。谁曾想,路上车胎爆裂。无奈之下,大家爬上山坡寻找通信好的地方寻求帮助,因坡长、路滑、刺多,他们脸上手上都被划伤,好不容易手机有了信号,电话拨通了却无人接听,此时,电池又快没电了。“我当时的心情又喜又怒。”喜的是看到一点希望,怒的是手机没电了联系不上怎么办?就在快要绝望的时候,电话响了,终于联系上了车将孩子送到医院抢救。幸运的是因毒药过期药效较弱,孩子无生命危险。
“这件事让我看到家庭和谐对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基层法律服务工作需要耐心、信心、决心,当你面对不同的问题时,都要有一颗坚定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到,在前进中始终有一颗信心支撑。”杨芳说。
此外,要做好法律服务还要讲究方式方法。花溪区镇山村布依族较多。对布依族来说,村规民俗对村民影响很大。因此,在这里调解纠纷时,杨芳认为首先就要了解这里的风俗习惯和少数民族的背景,打开村民的心结,然后再开展工作,效果就会非常好。
正义需要实打实的付出
“法律工作者不是圣人,并不是每一个案件都能处理得了。只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做,把能解决掉的问题解决好,给当事人一个满意的交代和答复。”杨芳表示。
为了能让自己更好地服务群众,杨芳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我喜欢把每一次自己代理的案件做一个总结,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我都把它总结下来。好的,我继续沿用。不好的,下一次,我在这些方面改进。”
在当地,需要法律援助的大多是贫困老百姓,文化水平较低,纠纷复杂,沟通困难是最让人头疼的事儿。“我是学法的,我希望用法去帮助应该帮助的人。”在杨芳看来,这个“应该”不仅是出于道义使然,更是法律学子的一份责任。
回首走过的13年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杨芳说她把青春都奉献给了这一平凡而有意义的工作。“我大学同学有的在有名的律所,有的在国家机关,他们看上去都很高大上,但是我并不羡慕,我的工作虽然普通平凡,但我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杨芳说。
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优质的法律咨询、法律服务,需要一种平淡、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些年,杨芳虽然在学习、工作上得到了磨练和成长,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她仍然保持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她虚心向前辈学习经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和人格魅力,她希望用自己所掌握的法律专业知识,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感受到“法在身边”。
“正义需要实打实的付出,这条路我会坚持走下去。”在司法为民的路上,杨芳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