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合热尼沙·吐呼地:20年坚守没有硝烟的战场
身为伊宁市司法局一名普法宣讲员,在基层“去极端化”普法宣讲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米合热尼沙·吐呼地通过普法宣讲为更多群众点亮了心头的明灯。
“看,大米来了!”大米是新疆伊宁市各族群众为米合热尼沙·吐呼地起的一个亲切又可爱的昵称。
米合热尼沙·吐呼地是伊宁市司法局一名普法宣讲员,那里的人每次见到她都会笑着说这句话。
这些年,米合热尼沙·吐呼地一直坚持奔走在基层一线,她几乎走遍了伊宁市大大小小的乡村、社区,面对面为各族群众宣讲。在基层“去极端化”普法宣讲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米合热尼沙·吐呼地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时期,用她的法学专业知识,用少数民族群众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通过讲故事、拉家常的方式,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进行普法宣传。
米合热尼沙·吐呼地为普法宣讲付出了无数心血和汗水,她先后荣获“感动伊犁十大人物”“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自治区基层宣讲先进个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司法所所长”等荣誉称号。
对米合热尼沙·吐呼地来说,2019年12月28日是她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当天早晨7点36分,在天安门广场,她作为司法行政系统201名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的代表之一,身披绶带,观看升国旗仪式,在行注目礼的时候,米合热尼沙·吐呼地不禁眼眶湿润。
司法帮教:暖心细流润心田
1997年7月,米合热尼沙·吐呼地从西安政法学院法学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被分配到伊宁市喀尔墩乡司法所担任所长职务。也正是这一年,经历过一场分裂动乱的伊犁大地创伤未愈,如何在以后的日子里,做好帮教对象教育转化及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宣传工作就成为米合热尼沙·吐呼地和像她一样的基层普法工作者最重要也是最紧迫的责任。那段日子,他们一户不漏地到帮教对象家里进行司法帮教,同时给当地的各族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进行普法宣传,让受蒙蔽的群众擦亮眼睛,看清楚极端宗教思想的危害。
2000年6月,已经有五六个月身孕的米合热尼沙·吐呼地顶着烈日酷暑,到伊宁市喀尔墩乡帮教对象小阿家,对他进行转化教育。当时,小阿刚刑满释放,时时刻刻都躲着米合热尼沙·吐呼地,不愿意开门。看到反复敲门无人应答,米合热尼沙·吐呼地就连续十几天去他家,她的诚心和耐心终于感动了小阿和家人,小阿打开了自家的大门。
接下来20多天时间里,米合热尼沙·吐呼地抓住时机天天跟小阿谈心,从她上班的伊宁市喀尔墩乡政府通往小阿所住的花果山村,有五六公里路程,当时交通不便,米合热尼沙·吐呼地经常步行前往,为的就是“啃下这块硬骨头”。可没想到,小阿当时受到极端思想的蛊惑非常严重,虽然愿意见米合热尼沙·吐呼地,但是根本听不进去任何话。多次劝说无效后,米合热尼沙·吐呼地又想方设法找到了小阿的亲属,告诉他们:“如果小阿的思想还停留在这种极端的阶段,那他再被判刑是早晚的事情,你们难道希望看着他再进监狱?”听了米合热尼沙·吐呼地对国家法律的讲解以及了解到极端思想对个人的深度危害,小阿的家人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的哥哥和米合热尼沙·吐呼地一起又到小阿家,终于把小阿骂醒。
从那时起,小阿不再游手好闲,而是做起了小生意,也开始主动与人交流,极端思想在小阿的脑海和身上慢慢褪去。“看到小阿的变化,我心里百感交集,觉得自己像是打赢了第一个胜仗一样,但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自己作为一名基层普法工作者,一名法律政策宣传员,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有多重。”米合热尼沙·吐呼地说。
2006年10月,喀尔墩乡政府计划在吉尔格朗村打造设施农业基地,号召村民集中连片种植蔬菜大棚,可被判7年刑满释放人员努某根本不配合,乡、村干部多次协调无果,于是将这个棘手的任务交给了米合热尼沙·吐呼地。那段时间,米合热尼沙·吐呼地没少往努某家里跑,从法律讲解到惠农政策宣传,再谈到怎样改善家庭生活,她苦口婆心地宣传劝导,努某终于被说动了,同意种植蔬菜大棚。2007年,努某种植的温室大棚还成为伊犁州“两劳”释放人员观摩教育基地,对帮教对象宣教帮扶效果影响很大。从这以后,农田间、葡萄架下、房前屋后、巷道内,都成了米合热尼沙·吐呼地的宣讲场地。
米合热尼沙·吐呼地用真诚的心,以女性特有的细心、耐心、爱心和恒心,在普法一线任劳任怨,在去极端化普法宣讲阵地上为受蒙蔽的群众明辨是非,用心焐热感化了94颗曾经充满敌对、冷漠、仇杀、报复的心,成功教育转化了伊宁市94名帮教对象,把一个个走上邪道的人拉回正道,使他们洗心革面重新走上了正途。经她教育转化的帮教对象,在近年来反对三股势力的斗争中,无一人重新犯罪。
普法宣讲:不是用嘴而是用心
2009年,米合热尼沙·吐呼地从喀尔墩乡调到伊犁河路街道司法所工作。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让她认识到,普法宣讲不是靠嘴,而是要用心。首先要让别人认同你这个人,之后才能认同你说的话,而且群众喜欢的是朴实的语言,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听得懂,听得进去。每次普法宣讲前,米合热尼沙·吐呼地都会做充分的准备,将历史、文化、宗教、法律知识融汇贯通,通过举例子,让普通群众明白大道理。
一次,在伊宁市塔什克瑞克乡进行婚姻法普法宣传,当米合热尼沙·吐呼地讲到非法念尼卡结婚的危害时,一位维吾尔族家庭妇女当时就站了起来反对说:“老公愿意娶几个女人回来,我都同意。”见有人当场发难,米合热尼沙·吐呼地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电视剧《还珠格格》大家都看过吧,乾隆就是小燕子的爸爸。小燕子的妈妈是乾隆的老婆之一,后宫里那么多的女人相互争宠,你也想过那样的日子吗?”听到这样举例子讲婚姻法,那个妇女才算明白过来,赞同地说道:“乾隆的老婆们天天斗争,有的还被杀了,我不想过那种日子,还是现在的一夫一妻制好。”
那场宣讲在广大妇女心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对米合热尼沙·吐呼地接下来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启发。在那之后,在每一次的宣讲中她坚持以宪法、刑法、婚姻法等法律知识为依据,告诉每一个听普法宣讲的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就必须要有国家意识和法律意识。因为她的普法宣讲深入浅出、贴近生活、事例鲜活,把大道理通过几岁孩子都能听得懂的事例讲出来,深受群众欢迎,再有宣讲,大家就亲切地称呼她为“大米”老师。
2015年4月16日,自治区首届基层普法宣讲员大赛在乌鲁木齐举行,作为伊宁市基层宣讲员代表,米合热尼沙·吐呼地第一次登上自治区级大赛的宣讲台。在比赛的前夜,正在宿舍里为第二天大赛做准备的她突然接到了7岁小女儿的电话。小女儿在电话里哭着对她说:“妈妈,我很害怕!你可千万不要参加明天的比赛!如果你参加比赛上了电视,坏人就会认得你,找到你,会杀死你的!”
米合热尼沙·吐呼地仔细询问后得知,这话是小女儿听小朋友和邻居说的。于是,她耐心地向女儿解释自己坚持宣讲的意义,再三安慰女儿说,妈妈不会出事的。
挂断女儿的电话,米合热尼沙·吐呼地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但同时心里也更坚定了决心: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少数民族干部,面对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更应该勇敢站出来“发声亮剑”。第二天一早,米合热尼沙·吐呼地抖擞精神,整装待发,在历时三天由全疆134名选手参加的自治区首届草根宣讲员大赛中,不负众望,一举获得了大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去极端化”宣讲的讲台上,虽然没有硝烟,却也是战斗激烈的战场。自2014年5月至今,米合热尼沙·吐呼地在南北疆和伊犁州开展宣讲526场次,受教育群众超过20余万人次。正是由于米合热尼沙·吐呼地的普法宣讲深入人心,也戳到了“三股势力”的要害,她多次受到疆内外恐怖分子的电话恐吓,那些人扬言“要了她的命”!米合热尼沙·吐呼地并没有因此退缩。她说,“宣讲不是为了哪个个人,更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宣讲是为了维吾尔族的未来,为了祖国这个大家庭。我要通过宣讲,告诉更多的维吾尔族同胞,我们应该走怎样的路,这关系到维吾尔族民族是倒退还是前进。维吾尔族的脸上蒙了灰,就要我们维吾尔族自己来抹掉。”
这种“去极端化”普法宣讲,解答了很多少数民族群众思想认识上的模糊与迷茫,用政策与法律武装了群众的头脑,用思想武器帮教迷途者知返,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伊宁县重点人员艾某在听完米合热尼沙·吐呼地的普法宣讲后,通过自创的诗句表达着自己的感激:“她是我们维吾尔族的母亲,也是一个令人骄傲的母亲,为了我们不停地辛苦宣讲。讲座是她的号召,已经影响到了天上的云彩……”在米合热尼沙·吐呼地看来,这是来自群众最真心的评价和表达,也是作为一名普法宣传工作者最感动和自豪的一刻。
不忘初心:
用忠诚书写责任与担当
2018年初,米合热尼沙·吐呼地从基层司法所调整到伊宁市基层宣讲团团长的岗位,这使她感到基层普法宣讲的担子更重了。
当年3月,伊宁市在广大乡镇、街道开展特色大宣讲系列活动,当米合热尼沙·吐呼地在潘津镇皮里青社区围绕婚姻法、《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等内容宣讲结束后,居民依依不舍地聚在她身边,让她再给他们多讲讲党的好政策。于是,米合热尼沙·吐呼地在社区小会议室打开报纸,再次为20多位渴望学习的妇女“开小灶”,向她们宣传党的优生优育政策法规。社区居民帕哈古丽说:“我们喜欢听‘大米’深入浅出的宣讲。通过她的讲解,我们知道了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变化,都和党的惠民政策分不开。我们过上幸福、舒适的生活,就要感恩党、感恩政府。”
在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米合热尼沙·吐呼地付出了20多年的心血和汗水,也获得了群众的赞誉和无数的荣耀。她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个人、全国优秀司法所所长、全国五一巾帼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以及自治区“牵手行动”优秀辅导员、民族团结模范个人、优秀宣讲员等荣誉称号。
“对我来说,这些荣誉是党和政府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广大群众对我的支持。为党发声、为祖国宣讲,既是我前进的动力,也是我为之不懈努力的奋斗方向。”米合热尼沙·吐呼地说。
在未来的宣讲台上,米合热尼沙·吐呼地表示,她将会继续发挥共产党员的光和热,运用好法律专业知识,服务于广大群众,为伊宁市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