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法学会召开涉外法律人才建设工作座谈会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近日,上海市法学会召开涉外法律人才建设工作座谈会,公布第一批上海涉外法律人才库入选名单。
据介绍,上海市法学会于2019年8月启动了上海涉外法律人才库建设工作。经上海涉外法律人才评审委员会评审、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审议,遴选产生首批215位涉外法律人才,上海涉外法律人才库初步建成。入选的涉外法律人才工作经历丰富、成果业绩丰硕、外语能力过硬。其中男性142人,女性73人;平均年龄47岁。入选人才基本具有运用一种以上外语进行学术研究或工作的能力,主要语种涵盖英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意大利语等。从事涉外法学法律研究的有103位,从事立法、司法工作的26位,从事律师工作的86位。本次入选的上海涉外法律人才中有4人来自外省市,其中北京2人、江苏1人、浙江1人。
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崔亚东在座谈会上指出,要充分认识涉外法律人才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加强涉外法律人才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需要,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需要,是立足中国维护参与全球治理的需要。要充分发挥涉外法律人才的特有作用,全方位服务对外开放战略,扎实做好涉外法律服务,为“走进来”“走出去”提供法律保障;积极推动涉外法律规则、制度构建,争取国际话语权;推动、引领涉外法律交流,讲好中国故事;投身涉外法律斗争实践,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参与全球治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崔亚东表示,上海市法学会将发挥自身优势,完善上海涉外法律人才库建设,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广泛聚集吸纳涉外法律人才,推动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使用,搭建涉外法律人才宣传推介平台,团结、带领法学法律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涉外法律人才队伍。
首批入选的部分上海涉外法律人才代表,结合自己所从事的涉外法学研究或涉外法治实践工作,为我国涉外法治建设的发展建言献策。
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会长施伟东等参加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