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巨平:毛主席纪念堂前的守望者
“故宫、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正阳门管理处……由于执勤的地段特殊,我的一些朋友非常羡慕我,说我守护着祖国的正中央。”刘巨平坦言。
11月27日早上6点刚过,他已经换上警服,带好设备,即将开始一天的工作。今年58岁的刘巨平,作为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地区分局毛主席纪念堂警务工作站的一位民警,已经坚守了31年。
几十年来,刘巨平如同傲然屹立的青松,守护着毛主席纪念堂的安全。
分配到“天下第一所”
刘巨平至今清晰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他有幸参加一项重要的迎宾任务。那天在首都机场的欢迎仪式上,人山人海、彩旗飘舞,掌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当看到陪同外宾的毛主席向欢迎人群频频挥手致意时,手捧鲜花的刘巨平无比激动。
从小,他就有做警察的梦想。1988年,刘巨平通过招警考试,被分配到“天下第一所”——天安门派出所,从事毛主席纪念堂、端门等辖区单位的治安保卫工作。“这份工作与我有不解之缘。”在他看来。
2010年3月,熟悉纪念堂保卫事务的他,又被抽调到纪念堂警卫组工作,这些年,他经历了警卫组升格为警务工作站的发展历程。31年里,他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纪念堂值守,刘巨平说,他要坚持一辈子。
占地面积仅5.72公顷的毛主席纪念堂,自1977年9月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2亿多人次。特别是在毛主席诞辰日和逝世日,单日最高人流峰值达7万余人次,给民警维护秩序带来极大考验。
“旅游旺季的时候,我4点多就得起床,游客有需要帮助的,有咨询问题的,有寻人的,一天接警十几起,这非常正常。”刘巨平说。
2013年6月22日早上6点半,电台里响起“有孩子与家人走散”的警情,他迅速赶到现场,发现是一个4岁的小女孩和母亲失散,正大声哭泣。刘巨平一边安抚孩子,一边联系纪念堂开启广播寻人,第一时间向辖区警队发出协查通报,自己还来回在纪念堂周边手持广播喊话寻人。14时许,孩子的母亲赶到,已经找寻8个小时的刘巨平这才松了口气。每年,他和同事都要帮助游客寻人超过600起。
2011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升旗仪式后大客流瞬间向纪念堂涌入。“决不能发生群众拥挤踩踏!”正在执勤的刘巨平第一时间请求加派警力,采取“截断队伍、加快安检、边走边引导”的方法,及时疏导人流,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大人流从无序到有序。
2013年7月的一天,大雨突然瓢泼而至。伴随纪念堂结束瞻仰的广播,排队的群众却迟迟不愿离去。冒雨劝离的刘巨平一遍遍耐心解释,当最后一位群众离开时,雨水和汗水交织在一起,他全身湿透。“夏天雨多,每次下雨刘哥都会这样疏导。”同事黄媛说。
近年来,针对群众排队的导引路线易诱发人流无序涌入和踩踏事故隐患等问题,刘巨平主动建议,设置团队及散客入口,加装硬质蛇形隔离护栏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从纪念堂警卫组到警务站成立的9年来,刘巨平先后化解险情10余起,耐心调解游客各类纠纷800余起。“大家都是为了瞻仰伟人,人多排队时间长心情难免急躁,这些事儿我都理解。”
“最好的年华交给这里”
针对纪念堂治安工作特点,他向纪念堂提出添加“防偷防盗”广播宣传词等建议。对于年龄偏大的老人,拄拐、坐轮椅的残障人士和推婴儿车行走不便的游客,他主动开辟“绿色通道”,坚持把他们直接送到安检口。有时游客忘记存包后,他就在原地等待,并一趟一趟地把他们带到安检口优先通过安检。
面对老年游客在瞻仰中晕倒等突发情况,他主动协调纪念堂进行早期医疗救护。对于病情危重的群众,刘巨平及时联系分局驻站医疗救护车,协助医护人员将群众抬上救护车,争取最快时间抢救。
然而,2014年3月,患糖尿病近20年的刘巨平突然尿血,被查出中晚期膀胱癌。完成病灶部位切除手术后,在随后的化疗过程中,刘巨平深感自己临近退休,非常珍惜工作时光。为此,他多次婉拒单位领导让他在家休养的好意,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休息时间到医院治疗。
依然坚守岗位的刘巨平,总是提前计算时间,让女儿事先预约挂号,再利用休息时间到医院就诊。有时巡逻人员紧缺,他就推迟就医时间,从不因看病耽误工作。
“老刘这些年真不容易,到现在工作比年轻人还玩命。”“刘哥每天带着病痛,大把地吃药,忙完纪念堂的事还要到其他勤务点支援工作。”“他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这些都是纪念堂干部职工和同事对他的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天安门地区分局的分局长每次到纪念堂走访和检查工作,路过刘巨平的岗位时,都会主动庄重地给他敬一个礼。
如今在这个岗位干了几十年,他说自己很幸运,见证了中国的不少大事。
1997年香港回归,国家博物馆门口有一个倒计时牌,当最后一秒敲响时,人们的欢呼声,伴随泪水,他历历在目;2001年,北京奥运申办成功,群众自发来到天安门广场庆祝;2008年奥运会举办,中国拿到金牌的时候,不少市民在广场欢呼雀跃;2009年国庆,整齐的游行队伍、先进军事装备从刘巨平眼前穿过;2019年新中国70年大庆时,他见证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作为人民群众瞻仰毛主席遗容、寄托哀思和追忆伟人光辉历程的重要场所,人民群众对领袖的景仰、爱戴之情,使常年坚守在执勤一线的刘巨平耳濡目染。“天安门是祖国的心脏,而纪念堂又地处广场中心,可以说是心中之心,几十年了,能在这个独一无二的岗位工作,把最好的青春年华交给这里,这是一种无上的光荣。”刘巨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