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审判模式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路径研究

——以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法院智慧法院建设为例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人民法院审判模式带来新的路径。互联网+审判新模式,将信息化技术与审判深度融合,突破了司法体制的框架, 打开了一条新思路。互联网+审判这一审判新模式贯彻了党中央一系列司法改革要求,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诉讼,满足了当事人的知情权,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司法公信,降低法官工作负荷,是互利共赢的改革举措。

  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法院紧跟时代要求,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司法体制改革为突破,力求将信息化技术与审判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便民利民的审判之路。

互联网+诉讼服务

  台前县法院积极推进便民服务数字化,把信息化融入诉讼服务的各个环节。推进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便民诉讼体系建设,当事人通过网络、热线就可以查询案件进展,查阅电子卷宗等信息。设立了网上立案自助区。网上立案是人民法院通过网络接受当事人、代理人进行诉讼的一种形式,为适应司法环境变化和审判业务发展的现实需要,台前法院开通网上立案平台,适应互联网+司法便民的新模式,满足群众司法需求的新举措。

  网上立案平台的实施,方便了当事人,尤其是外地和行动不便的当事人,不出门便可以立案。在诉讼服务大厅,引进多功能诉讼服务终端,当事人可以触摸屏幕,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服务项目。根据当事人的选择,服务中端可以类案推送,智能分析出当事人相似案件的平均审理天数,所需要的诉讼费用以及案件的执行风险。

  此外,台前县法院在辖区5个法庭全部安装了立案设备,开通了远程立案,当事人可以携带立案所需资料去台前法院任一基层法庭进行立案。同时,台前县法院开通微信、支付宝等网络便捷缴费方式,方便当事人。

互联网+办案

  台前县法院五个法庭全部实现了法庭与办案系统对接。实现了PC端办公和移动端办公,可以起草、查阅相关公文。同时建设智审辅助办案系统,应用语音自动识别,用于庭审记录、语音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推广文书自动处理,实现文书自动纠错、敏感信息自动隐藏、文书一键上网。从立案到结案,全程扫描卷宗材料,同步生成电子卷宗,案件信息自动回填,方便查阅电子卷宗,上诉移送卷宗。立案庭在内网统一立案,审管办进行扎口管理,全程主要流程节点信息通过短信向当事人推送。

  推进电子签章系统。在该系统中,办案法官只需在内部系统中上传法律文书,申请盖章;之后,通过电子签章管理人员审核、盖电子章、回传,直至办案法官将文书打印。整个过程缩减到5分钟之内,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降低了办案成本,减少了当事人诉累。

  20193月,台前县法院在网上开通了人民调解平台,当事人通过下载App,足不出户在线上就可以申请调解。从开通至今仅8个月时间,台前县法院通过该平台调解案件232件,调解成功217件,调解成功率为93.5%,实现了诉前化解矛盾多、立案少、执行少、信访少的良性循环,筑牢了矛盾化解的第一道防线。

互联网+执行

  台前法院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执行工作,强力推进执行指挥中心系统和网络查控中心建设,建立了互联网+执行模式,为破解人难找”“财产难查提供了高科技支撑。开通了执行小程序执行公开平台,为当事人提供查询执行通知书、网查、失信等节点信息,方便当事人了解案件进度。

  积极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提高执行工作透明度。台前法院于20196月开通了官方抖音短视频平台,充分利用抖音平台,陆续制作发布执行工作视频、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等,全面、生动展示执行工作的积极作为和取得的成效,更好地和广大人民群众沟通、互动。截至目前,台前县法院在抖音平台上共计发布执行消息29条,点击率达到6万人次,多名失信被执行人因此履行了法律义务,受到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

互联网+司法公开

  台前法院借力互联网+,及时把握时代脉动,不断创新普法理念,全面推行司法公开。台前法院于20111214日开通新浪官方微博,2015413日微信公众号台前县人民法院正式开通,官方两加上门户网站,三大司法宣传平台联动发布开庭公告、司法网拍信息以及开展庭审直播、公布判决书等,把审判执行过程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公开案件审判流程。台前法院强化案件信息录入管理,把案件审判中的各个节点信息及时录入审判业务管理系统。在诉讼服务中心的自助查询机,自动提取内网审判业务管理系统的电子信息以供查询。当事人输入案号、查询密码或身份证号码,即可显示案件从立案到结案各个环节的审判流程信息;公开案件庭审过程。台前法院实行案件庭审直播制度,利用科技化法庭把全部案件庭审进行同步录音录像,方便群众查询庭审视频,做到每庭必录、每日必播,积极推进庭审直播工作。今年以来,该院共上网公布生效裁判文书4606篇,扩大了司法公开的覆盖面,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台前县法院借力互联网+”,全面推进司法公开。建成了一院一网站和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庭审公开四大平台,符合公开条件的流程信息、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全部公开。同时推进庭审直播工作,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平台,及时发布信息,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

互联网+审判存在的问题

  一是未建立专业网络法庭。目前台前县法院仅仅利用微信进行过微执行,利用微信网络平台调解案件。主要的网上服务内容为庭审前后的一些程序性工作,例如网上预立案、案件进度查询、网上阅卷、材料提交等。还未设立专门的网上法庭,没有利用网络在网上审理案件。

  二是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互联网需要专业的信息类人才进行管理和维护,目前台前法院干警主要是法律专业人员,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较少,信息网络专业技术人员比较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案件办理的效率。

  三是硬件建设需要提高和维护。虽然台前县法院高度重视智慧法院建设,并在互联网+”审判的硬件建设上加大了经济支出力度,但是限于经济总量小、知识更新慢等主客观因素,法院硬件建设仍显不足。同时,由于缺乏专门的信息化设备维护人员,设备重使用轻维护倾向明显,导致信息化设备加速老化,智能化设备助推作用发挥不足。

  四是民众利用率低。据了解,绝大多数民众会选择传统的诉讼模式而非互联网+”这一新型的模式。有很大一部分人在诉讼过程中并不会选择通过网络进行起诉审判,仍然采用传统诉讼模式。

  五是网络技术安全问题仍需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审判的实施依赖于软硬件两方面的条件。由于干警的信息技术整体不高,网络管理存在欠缺,维护网络安全问题仍旧不容忽视。

  针对法院信息技术人员短缺、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等现实问题,一方面要加强专业人员配备,另一方面强化对干警网络应用技术的培训,提升法院工作人员在互联网+”时代的司法服务能力。

  同时,法院加大诉讼服务引导力度,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法院互联网+”司法服务的便捷性,整合信息化资源,完善配套机制,以互联网法院为主阵地,构建一个集在线调解、在线司法确认、在线审判于一体的在线多远纠纷化解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应规则,推动法院信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