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互联网法院召开网络购物相关问题及建议新闻通报会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日前,北京互联网法院围绕“营造诚信网购环境 共享品质互联生活”主题,召开了网络购物相关问题及建议新闻通报会,结合具体数据和典型案例,就案件审理中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平台内经营者行为问题、消费者行为问题、相关对策建议进行了通报。
据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二庭负责人刘书涵介绍,自2018年9月9日成立以来,截至2019年10月31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共收案42099件,其中网络购物纠纷案件4838件,占比12%,收案量位列第二。
经统计,互联网法院受理的网购纠纷案件诉讼主体年轻化特点明显。被告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四地。电商平台涉诉量相对集中,涉诉案件数量最多的为京东商城,占比超过20%,淘宝、微店、转转、亚马逊、寺库、苏宁易购、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占比亦较高。
网络购物纠纷案件呈现出明显特点,如涉诉商品类型集中,食品、保健品领域问题高发,产品质量问题和经营行为违法违规情况较多,诉讼标的额普遍较小,大标的额案件少。
引发网购纠纷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产品质量、经营者经营行为、消费者行为三个方面。食品、保健品、传统电子产品、化妆品、家居服饰,以及无人机、电动平衡车、云存储设备等新型产品质量问题多发。
此外,部分纠纷产生的原因与经营者不规范的经营行为有关,比如商品信息发布不当,对优惠规则解释模糊,擅自变更、取消订单,物流配送不规范、责任分担不清晰,从自身利益出发解读“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适用范围和标准等。虽然在网购纠纷中,消费者起诉卖家的案件占绝大多数,但消费者在网购活动中也存在滥用退货权利、恶意差评等问题。
通报会上发布了八起典型网络购物纠纷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