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台商区大力提升城管综合执法水平
□陈幸红
真拆实干,聚“高效城管”力量
坚持政策宣法,打好“组合拳”。在全市首创并坚决执行“2017年1月1日以后新增两违一律不补偿”政策,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政策之外无政策,确保征迁补偿安置公平公正。政策落实以来,在征地拆迁中不予补偿436宗,共6.25万平方米。全区上半年新增“两违”宗数同比下降82%,“不敢违、不愿违、不想违”的态势全面形成。
坚持全员普法,夯实“基本功”。利用QQ群、微信工作群以及市、区主流媒体平台、“省信访平台”“12345平台”,报道“两违”整治工作动态、曝光“两违建设”,剖析“两违案例”,充分利用广播、报纸、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加强宣传。设置“城管宣教室”,坚持以“宣传教育”为抓手、“专项整治”为突破口,召开座谈会,提供法律宣传服务,今年以来共开展宣传活动20次。
坚持专员执法,炼精“专业功”。以“控制增量,消除存量”为抓手,实行3天内自拆、7天内强拆,做到100%叫停在建、100%督促到位、100%拆除违建。坚持干部带头、工作做细、自查自纠,积极引导群众自清自拆,对于自清自拆的,给予鼓励和支持;对自清自拆有困难的,组织力量帮助清理拆除;对超过规定期限未拆除的,一律强制拆除。做到定期自查、限期自拆、逾期强拆,完成市下达“两违”拆除任务数。
亲民服务,塑“和谐城管”形象
坚持柔性执法。成立一支由18人组成的“娘子军”,采取“柔性执法、亲情管理”工作理念,灵活运用“说、劝、引、帮”等协调处理辖区内不文明现象,做到执法服务两不误,塑造城市管理新形象。
坚持以情宣法。组建城管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城管宣传”“小手拉大手”“爱心帮扶”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城市管理政策法规、解答市民疑难问题,营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良好氛围。
坚持依法行政。成立“律师驻队·执法联合”的泉州市首创城市管理合作模式,由律师事务所指派一名专职律师常驻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充分发挥“城管驻队律师”的“法律智库”的作用,为城市管理工作把好“参谋关、审查关、预防关、指导关”,助推城市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今年以来,共参与城市案件325宗。
多措并举,创“智慧城管”模式
“净化”城市空间。成立油烟烧烤整治专项执法工作组,集中巡查整治,规范夜市烧烤门店的经营时间和位置,督促夜市烧烤摊点安装电烤炉和油烟净化设备,共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60份,整治餐饮油烟、占道露天烧烤经营摊点426处,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靓化”街道立面。清理沿街两侧立面,在东园镇、洛阳镇开展立面景观整治活动。成立专项整治小组,不间断巡查,落实户外广告横幅安全检查,强制拆除辖区内存在安全隐患的广告牌。截至目前,共拆除违规设置户外广告牌310块,清理城市“牛皮癣”508张。
“消化”占道经营。清理店外占道经营。制定占道经营长效管理方案,建立街长制等长效机制,依托“城管驿站”,派驻专项执法小组,引导摊贩入市入点经营,推动流动摊点疏堵结合管理工作,共整治流动摊点412处。
“美化”路面环境。依托渣土车管控平台,严审、发放建筑渣土车运输路线牌,建立“黑名单”制度,依托“智信通”,建立村、镇、区三级联动巡查机制,开展夜间“零点行动”,推行“城管+环卫+N”联动模式,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联合立案、联合查处工作机制,倒查工地,严控、严管、严查违法行为,实施顶格处罚,今年共立案查处案件358件,做出行政处罚27.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