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网约车新政“落地”三年观察
网约车的出现,极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也创造了上千万的就业机会。2016年7月,《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标志着网约车在我国正式合法化。
如今,网约车在争议中走过三年。这些争议,有的来自于各地方出台的不尽相同的网约车新规,也有来自于近年因顺风车引发的安全问题。在争议中,网约车行业只能在蹒跚中前行。
今年以来,上海市交通主管部门联合上海市通信管理部门,不断开展对网约车的联合执法检查,清退不合格及无资质车辆,更是对“滴滴出行”开出了550万元罚单,对“美团出行”开出147万元罚单。另外,广东省深圳市日前原则上通过了《深圳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修订草案)》,该办法要求新注册的网约车必须为纯电动车,这或将给深圳网约车市场带来一次大洗牌。不过,与上海、深圳相比,贵阳、柳州、兰州等二三线城市却修改网约车细则,在不同程度放宽了网约车门槛。
由此可见,网约车准入标准是否过时或应重新审视,仍在热议中。
网约车作为近年来出现的新业态,虽然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出行,但仍面临着对传统出租车形成冲击等现实窘境,同时也是数字经济、共享出行、平台治理等多方面问题的综合体现。如今网约车行业发展何去何从,未来的网约车要驶向何方?本期特别关注。
相关报道详见02、03版
策划/执行:任文岱 王涵